Office办公软件三十而立,从一花到多花(上)
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加速流通,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协同和交换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办公软件要能适用于团队内部交换文件、共同创作、协同编辑的需求。同时,还要能适用实现无客户端、碎片化的按需服务。原来基于 PC 的重度应用软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出即时化、碎片化的特征,以便能够更加准确、更有效的服务用户。 ![]() 图 3:计算集中化、应用碎片化 【曹开彬问】Office的协同需求和您说的社交化趋势有何关系? 【刘昌伟答】 文档要协同就必然会催生社交需求。 文件自从纸质状态诞生之日起,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和交流。既然是要交流和传播,那么它在网络世界就不应该被孤立的看待。 当前,我们主要通过 IM、社交网站、知识分享、业务系统传递和交换文件。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在文档编辑工具中嵌入社交属性,直接完成它的传播、交换或者共享协同? 这样做既可以让我们基于文档为中心达到我们的创作目的,也能无缝的实现分享与传递。 例如,比如简历按模板撰写后,通过右边栏可以一键直接投递到几大对应人才网站,实现自动发布。无需再登陆到各大人才网站,按字段要求逐个拷贝粘贴内容。 ![]() 图 4:一键发布 通过办公软件,可以建立起各种社交关系,为信息的传递提供更直接价值。 【曹开彬问】Office云化会带来办公软件的其他变化吗? 【刘昌伟答】 去格式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现在的Office办公软件都是和格式很强的关联性的。例如,我们Office文件一般都用不同的后缀名进行类型区分,有多少种类型文件基本就有多少种扩展名,比如 doc、ppt、docx、pdf 等等。 现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导致大量应用 Web 化或者云化,大部分应用都去客户端了。对于用户来说,文件文档的内容是最重要的,至于是什么格式用户无需知悉,只要能够正常的打开、编辑、使用即可。 用户不关心它怎么存储、在哪里存储。文件存储方式、存储载体、存储位置的变化,具体格式不需要再有详细的体现,办公软件自己解决即可,用户并不对此过于关心。 从用户的视角去看,这就是Office软件的去格式化。 目前部分在线 Office 已经让用户不再关心格式问题,只是关心用途问题。比如云笔记或者 Google Docs,只有在与传统文件格式兼容和应用对应“怀旧”时才需要“格式”概念。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