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9个月,决色获华为DFH认证:“中国手机壳第一股”杰美特,品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2020年8月24日,“手机壳第一股”杰美特敲钟上市,成为创业板注册制的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一时间,大消费市场中从未被注意的小小手机壳,高调进入大众视野;一场手机壳高端化的行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此时,杰美特创始人、董事长,决色创始人谌建平内心五味杂陈。 出生于83年的他,19岁只身闯荡深圳,27岁杀进美国市场,确实没有想到:多年后敲开深交所大门的,正是他坚持了15年的路:面对中国低端、利润稀薄且竞争激烈的手机壳市场,自己能否执着的坚守一条中国产品的规模化品质之路! 谌建平说:“能给用户解决问题的产品,做好一类就够。十几年我就做好这一个小产品,做到极致。” 决色 回归中国市场仅9个月 成为首个拿下华为DFH授权的中国手机壳品牌 众所周知,华为DFH是华为公司对其合作伙伴授权生产外置配件的一种标识使用许可。授权产品需要在产品创新,产品质量,产品兼容上通过多重严密测试,华为DFH认证是生产企业和设计企业在技术上与质量上的实力标志。该认证启动于2018年,至今仅有少数企业生产的10余款产品获得认证资格。 2021年1月,决色(杰美特旗下x-doria高端子品牌Defense,2020年5月回归中国市场取名为“决色”)仅仅回归中国市场9个月,就成为首个拿下华为DFH授权的中国手机壳品牌。之前通过认证的,要么是国外专业大品牌,要么是综合性大企业。 每个成绩的背后,一定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回溯历史,这个白手起家做手机壳的中国民营小企业背后,其实是对长期价值的追求和硬核技术实力。 作为首个拿到华为代码的保护配件供应商,杰美特参与了初代华为手机壳的设计和制造。 2012年,华为的采购人员找到黄新(杰美特创始人、总裁),希望杰美特能够帮助华为进行手机壳的设计和开发。 彼时,全球手机市场还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华为的自有手机品牌策略刚刚启动不到2年,方兴未艾,蹒跚起步。就连最初的手机壳生产标准和售价,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下来的。 随着经验的累积,没过几年,华为自己的手机壳标准便逐渐建立起来了,而且越来越高,成为了远超国家标准的,国内手机壳最高生产标准。其中包含了酒精、口红、护手霜等日常使用腐蚀测试,高低温测试,弯折测试等在内的40余种测试标准,同时还需要符合欧洲以及全球各国的环保标准。 与华为长达9年的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杰美特的手机壳研发和生产能力,更为后续的独立品牌联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1月,决色作为首款获得华为DFH认证的中国手机壳品牌,以独立品牌的身份加入华为终端业务家族,其产品均搭载决色全新升级的第四代Multi-ap防摔技术,此防摔技术从2012年问世以来,已经历过4次变革迭代,在全球手机壳功能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杰美特一直在进行大量研发设计费用的投入;同时,2020年年底,决色防摔小彩壳的全民摔机活动“我敢摔,你敢吗”,引爆近3亿人关注,登陆微博热搜榜!这无一不彰显决色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谌建平说:再小的中国产品,也追求技术的极致。 ![]() 背后 创业故事—从打工人到创始人的逆袭 1999年,还没找到工作的黄新身上只剩下200块钱了。 因为不甘心在老家耕地,从未出过远门的他,离家前往广州发展,2000年初又来到了深圳。 没有找到工作之前,黄新睡过桥洞,也在龙华公园的椅子上凑合过。顶着“非要在深圳闯出个名堂来不可”的念头,他终于在把钱花光之前,找到了一份在生产线上当工人的工作。 不过,只当个工人对于黄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质检员是个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手头拮据的他,便去淘二手书来啃。几个月后,他就当上了厂里的质检员。 就这样一步一步,从质检员到品质经理,再到比亚迪的质量工程师。短短几年,黄新的人生就有了巨大的转变。 与此同时,刚来深圳不过1年,20岁的谌建平则刚刚从一家设计公司辞职。 因为看好电子产业的机会,他攥着自己工作3年以来的积蓄,又跑去跟朋友借了10万块钱,在2004年春节后,成立了一家生产掌上电脑、PDA等电子产品配件的公司。 做了配件厂老板的谌建平显然还是不满足,很快,他决定报名中山大学8万元的EMBA,而且目的很明确:把事业做好,就一定要找牛人合伙!于是,民营小老板谌建平和大公司副总经理的黄新相遇了! 在谌建平看来,拥有多年制造业一线经验的黄新,是合伙人的最佳人选;而黄新居然也在大公司和小企业中做出了常人难做的取舍,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晋升机会,辞职下海,与谌建平共同创建了杰美特,主攻智能终端零配件产业。 那是数码产品向大众消费领域渗透的开端,更是移动通讯设备百花齐放的年代。 从2006年开始,二人开始了长达15年的合作。 ![]() 聚焦 从“什么都能做”到“死磕手机壳” 百花齐放的背面,就是野蛮发展。 种类繁多的手机背后,遍布着手工作坊一样的配件生产商;在滚滚行业红利中,大家可谓是躺着赚钱,满足于中国制造的海量订单。 以出口为主的杰美特,虽然拥有正规的生产厂,但依然遵循着小商贩的思路:赚钱就行,啥配件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前,不能做呢? 2007年,知名电子配件厂商贝尔金(Belkin)来到杰美特考察。谌建平和黄新十分自豪地对客户炫耀,“在电子配件这个领域,我们无所不能。只要你给我一个支点,我们就可以翘起地球。” 但客户说:“你们什么都可以做,但好像什么都不太专业。” 这是一句改变杰美特的命运的话。杰美特毅然砍掉了其他所有的生产线,只留下了保护壳这唯一的产品。 为了接下贝尔金的订单,谌建平带头搞研发。用2个月的时间,杰美特成为了当时大陆范围内,唯一拥有相关技术的厂商;同时,因为大幅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有百余人规模的杰美特成为贝尔金在大陆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并且成功的撬走了原本属于台湾老牌厂商的订单。 2008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这场危机中,普通厂商基本没有任何对抗风险的能力,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生存状况堪忧。杰美特依然面临资金吃紧,订单萎缩,借债裁员的情况,但得益于在手机壳领域的足够专注与深耕,这场危机反而造就杰美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小代工厂,一跃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手机壳出口厂商。当时一同起步的那些大规模什么都做的厂商,在今天,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了。 ![]() 出海 到成熟的市场创品牌 杰美特的美国1号员工和他的本土化团队 在经历了由金融海啸带来的市场动荡后,谌建平对手机保护壳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理解。 不同于国内的手机壳市场始终处于三五十块钱的低端水平,成熟的海外市场,一个小小的手机壳正常售价就是29甚至60美元,这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经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与中国友商关注的低价、花样不同;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消费者以品牌作为手机壳的选择,从功能、质量、设计等多维度考量,形成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理念让其手机壳产业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抗风险能力。 而从产业链角度看,作为上游环节,中国代工厂似乎永远都逃不掉被外国品牌商挤压的命运。 于是,谌建平决心要做个属于自己的手机壳品牌,且与强者为伍——去美国! 那时的美国,手机壳大牌林立,市场成熟而稳定。一家中国代工厂,想硬闯美国做品牌,谈何容易。 2010年,谌建平开始着手组建美国公司。从启动初期,他就确定了美国公司+美国员工的本土化运营模式。 可现实很骨感:有能力的美国人不屑于加入,愿意加入的往往把中国企业看成了获得自己收入的肥羊!那个时候的谌建平,往返于美国,被放了多次鸽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异国他乡遇到了MR Right! 这是一个在友商大公司工作的高级员工,一个美国人。在对于“你是想按部就班在成熟体系里做出优质的产品,还是想打破这种成熟去有所改变”这个话题的交流中,谌建平从这个美国男人的眼睛中看到了光亮! 于是,杰美特美国公司1号员工诞生!在顺利组建一支美国本土化队伍后,自主品牌x-doria诞生,旗下子品牌Defense以独有防摔系统与合金材质的完美结合,在工业实用风为主的美国手机壳品牌市场中,刮起了一阵合金时尚手机壳的风潮,一直刮到了今天还在愈演愈烈…… 2019年, Defense成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手机壳品牌,Defense Edge成为Apple Watch美国销量第一的保护套。与此同时,杰美特在全球手机壳市场的占有率也在逐年提升,2019年的占有率较2016年提升了近3倍。 也正是受益于本土化品牌策略,以及完善的自有供应链体系,即便在疫情与中美关系紧张的双重因素夹击下,2020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Defense依然在美国实现了近40%的快速增长,成为当时美国市场TOP 4的品牌。 ![]() 涅槃 被开启的新消费 中国手机壳消费升级的市场新机遇 2020年疫情影响全球,而中国市场则显示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手机厂商,均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电商销售数据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判断——在逐年递增的国内高端手机壳市场中,100元以上的手机壳的销量,每年均保持着50%以上的增幅。 中国的消费升级,大势已成;面对未被开启新消费的中国手机壳市场,已经在美国打出一片天地的杰美特,决定回国发展,开创属于中国手机壳自己的品牌。 2020年5月,杰美特集团宣布子品牌回归国内,将Defense命名为“决色”; 8月24日,杰美特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 “手机壳第一股”; 9月25日,Defense决色“自由与决色”Multi-ap4.0技术发布会在深成功举办,成为中国手机壳行业第一个技术发布会,打破民众对于“手机壳居然还有技术?”的偏见认知; 2021年初,杰美特集团旗下品牌决色正式获得华为DFH 认证; …… 虽然中国手机壳高端赛道品牌空白,但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习惯于成熟市场打法的杰美特而言,困难也可想而知: 中国手机壳市场长期的低质低端化,容量巨大但变革缓慢; 这与杰美特长期品质高端化的产品能力存在明显的异步,需要将国外打了胜仗的产品体系与国内用户需求进一步融合; 唤醒用户的品类认知,并能够真切体会到产品价值,这需要较长的周期; 中国民众对于中国小产品的“性价比=低价”,“小消费品=没技术”,“高端=智商税”等认知根深蒂固,需要接受时间和品牌信任;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