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估值不该用人堆 滴滴裁员有错吗?
各家高管在匿名中,用最直白的话阐述了答案:在创业公司从早期扩张到中期战略转型过程中,跟不上公司步伐的员工宿命已经注定。或许彼此感情坚固,但在企业这条大船上,一家公司高管坐在上面,注定要对更多的人负责。 即使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无霸,在成长路上也曾多次调整组织架构。在早期创业阶段,一度希望在美国开展业务的阿里巴巴也不得不忍痛辞退部分员工,并把绝大多数工程师召回中国总部。 而在2006年前后,包括卫哲(百安居中国区CEO)、吴伟伦(百事可乐中国区CFO)、曾鸣(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谢文(和讯网CEO)、崔仁辅(沃尔玛百货集团高级副总裁)、黄若(易初莲花CEO)、武卫(毕马威华振合伙人)在内的一大批人先后进驻阿里。但后来这批人绝大部分又都离开了阿里。 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和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的卫哲,其当年的引咎辞职轰动一时。而其余的人,除了曾鸣以外,如今已经全部离开阿里巴巴。 而美国亚马逊在IPO前夕,为了能显得更加“精壮”,也曾裁员15%。 这是常态,异常残酷。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如何继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让自己不断“升级”,或是抵抗人工智能和公司转型变化的唯一手段。 正如马云所言:“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任。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但不管是被裁还是没被裁,对滴滴裁员事件中的大多员工而言,可能如莎士比亚在《暴风雨》所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