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es是个啥?高解析无损掌声了解一下
我们用常用音乐软件在下载音乐时,经常看到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码率。比如图中所示的音乐文件,码率达到了2304kbps。通俗的将,码率(另称比特率)是指模数信号转化过程中,单位时间处理的二进制数据量。码率越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记录的数据越多,解析度就约好(这里及以下计算针对wav格式所说)。 那么码率和采样率/位深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换算关系—— 码率 = 采样率 x 位深 x 声道数 比如上图中的文件,信息并没有给出位深,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码率除以采样率再除以声道数(立体声为双声道),即可得出该音乐文件的位深为24bit。这时就可以看出,该文件的采样数和位深均高于CD音质标准,从定义上已经达到Hi-Res的标准。 但实际上这种针对码率的计算只适用于wav此类无损未压缩格式计算。原因在于常用音乐软件多见的flac格式运用了无损压缩格式。wav文件转flac,文件体积会变得更小,码率也会变得更低,一般为wav格式的60%左右。
目前较为主流的认知是flac码率的降低不影响音质,因为flac可以完整还原出wav格式的文件,音频信息没有丢失。也就是说,这两种格式的压损方式不是删除一些音频信息,而是提升了编码效率。 刚才用于展示计算的文件采样率达到了48kHz/24bit,刚刚达到Hi-Res的定义,此时文件体积达到了80MB。遗憾的是,即便是flac格式也很难将达到Hi-Res标准音频的大小压缩到便于传播的体积。
常用音乐软件的无损音质,体积大多在30M以下,即便不看采样率和位深,也可以推测出大多达到的仅是CD音质而已。想要Hi-Res音乐,需要到更加专业的网站上去下载。 如何看待手机上的Hi-Res和HiFi? 手机HiFi发展到现下已经基本成了伪命题,原因也一目了然:为了轻薄化进程,手机上的3.5mm耳机孔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在此之前,我也曾写过一篇《耳机插孔眼瞅都没了 手机HiFi路在何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但Hi-Res与HiFi其实还有所不同,通俗的说,小金标认证意味着设备能够达到还原Hi-Res音乐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播放的声音会有多好听。能力不代表听感,这也正是音频的玄学趋向之一。而手机HiFi则是用高素质芯片+专业设计电路+专业调校组成的集成体,能以HiFi主打意味着声音素质不低。
所以没有3.5mm耳机孔意味着手机不能HiFi,但不意味着手机不能通过Hi-Res认证。其实没有耳机孔但拥有Hi-Res认证的手机也早有先例。 这时候有些朋友会问了:手机的Hi-Res认证这么来说岂不是没啥用了? 其实不然。原因可以从两点来说——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