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达量限速套餐致4G降速 取消相关套餐能否改善
然而,随着用户流量使用的快速上升,达量限速套餐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通信业专家张弛(网名“奥卡姆剃刀”)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原本运营商设置的20GB、40GB套餐限速阈值是比较高的,这是一种营销的手段,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但在达量限速套餐的推动下,用户的流量使用大大增加,限速问题随之出现。 北京联通4G用户金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曾经的流量套餐只有1GB,能用WiFi都会优先使用WiFi。她也从来不敢超量使用。去年年初,客服电话联系她,向她推荐了包月40GB的达量限速套餐,从那以后她的流量使用就变得“肆无忌惮”了。 不少使用达量限速套餐的用户出现了随时随地用移动流量看视频、追剧的习惯,到月底一般就会出现被限速的情况。 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7.84GB。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554亿GB,比去年同期增长107.3%。付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达到限速阈值,达量限速套餐更加成为鸡肋。因为用户被限速之后,一般都会购买各种“加速包”以恢复到正常速度。加速包的购买流程较为麻烦,资费也较高,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不利的。 对此,中国电信的文件表示,停售达量限速套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达量降速带给用户的困扰,并进一步满足畅享套餐用户流量不降速的需求”。中国电信在向媒体回应时也表示,“用户流量使用不断增长,对速率的要求更高”,原来的达量降速套餐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取消达量限速套餐,可以“进一步改善服务,保障用户畅快的上网体验”。 然而有用户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不限量套餐不能关!” 能否改变降速情况? 专家称达量限速套餐致4G降速 近期,网络上关于“4G降速”的议论沸沸扬扬。有传言称,运营商实施了4G降速,目的则是为了推广5G。对此,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均进行了辟谣。在回应部分用户感受到的网速降低、用户体验下降问题时,工信部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达量限速套餐是原因之一。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流量角度看,近年来视频类业务快速发展,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运营商相继推出了大流量套餐来吸引用户,进一步释放了用户流量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为4.42GB,而今年7月DOU已达8.33GB,增长近1倍,给4G网络带来了较大压力。网站访问量过大造成阻塞、“达量限速”套餐流量使用达到了限速阈值,个别地方网络维护改造等原因也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用户体验速率。 目前尚无官方数据显示达量限速套餐的用户比例。不过,在新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北京用户中,基本上都是使用达量限速套餐。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网络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而据通信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全球4G基站总数也不过是600多万座。单位面积内能建设的4G基站数量也是有限制的,布站密度、连接密度、流量密度都有一个极限。据张弛了解,在北上广深等地的CBD等核心区域,4G基站密度早已达到极限。达量限速套餐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流量的浪费,改善用户体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