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五大难题 智能家居加速落地
(3)AP点位选取尽量选择所接终端的中心位置,例如可以将无线AP摆放在大厅/房间/楼道的中心位置,使得其连接的无线终端围绕在无线AP的四周,这样就能确保每一台终端都能高速地接入到无线网络中。 ![]() 3.通过“远程控制+本地控制”双链路结构,自动进行无缝切换应对错综复杂的使用环境提升设备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售后频率,提升客户的操作体验,保障智能家居系统的平稳运转。 早期的智能化产品,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太大,网络出了问题,基本上会导致家中相关设备全部无法实用,而我们现在采用的这种双链路结构,因其在本地网关中,存储了所有智能设备的相关操作指定,就算网络断网以后,他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协议搭建自己的“内网”,继续保障设备的运行。 4.设备状态异常预警:针对单个设备离线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推送或者是其他小程序推送的方式,将设备异常状况第一时间推送给租户,并告知一些简易的排查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可以对设备的异常状态进行一些简单的排查,减少技术员的无效的上门次数,也可提高用户的参与感,更能够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 5.针对一些个别项目可能存在安装条件比较复杂,干扰因素比较多的情况,无线设备这个时候可能不太适合的情况下,我们会去推荐一些有线的方案,因有线方案具有传输可靠性强、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强、不受环境影响的优势,因此功能稳定是总线技术的最大优点。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别墅智能化系统,还是以有线控制居多。 ![]() 问题三:智能家居个性化需求带来巨大工作量 市场销售人员在进行智能家居销售时,通常都会将智能家居的个性化设置(包括场景设置、产品的个性化配置、机器学习)等进行夸大宣传,用户以为安装了智能家居后系统将随心所欲地满足其要求,但现实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工程人员费时来满足这些非常细致的调试需求,要知道,这些功能和个性化要求都是可以满足的,但需要花时间一一调试,欧美智能家居应用得较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批爱DIY的中产用户,他们愿意花相当的时间在智能家居的培训学习与动作安装上,而国内用户更愿意一切设置好直接使用。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培育一批资深的爱好者级别用户外,只能将产品尽量设计成预装场景和套餐式,用户只需要选择自己的户型/喜好,就可快速生成一个完整的配置,而不同的模块化产品间的连接和场景联动逻辑等编程,都已经预设好了,这就大大减轻个性化设置的工作量,或者说用户只需选择一个预设的个性化编程即可。 解决方案:交互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交互体验的设计,对地产商来说,也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地产商企业内部一般都会设有产品研究部门,或者客户研究部门,用于业主在房屋内,每时每刻在不同位置不同场景下的体验。而智能家居同样,作为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理想中的交互体验应该是当一个用户进入到某个区域或者房间内的时候,传感器会通过前期学习功能,记住该用户的曾经的“习惯”,而去进行自动决策,不再需要人为的过多干预,而实现的某种应用场景。我们称之为智能化场景。此类场景一般是基于用户研究,智能化解决方案配合地产产品部门,完成场景设定,给到用户最舒适、最智能的场景体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