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战开启,黄光裕该如何再次战胜张近东?
过去几年,国美一直在加速“下沉”,和苏宁等激烈争夺三四线城市领地。2019年年报显示,国美的县域店GMV增长约61%,截至当年8月底,全国新零售店已开500家,进驻了29个省,220个市,245个县。根据彼时规划,要在2021年布局新零售店3000家,通过自营+地方连锁加盟整合,实现一县一店覆盖的精细化下沉布局。 这与苏宁有不小差距。截至2020年底,苏宁下沉市场业态——苏宁零售云新开门店3200家,总门店数累计达8000家。根据最新规划,苏宁计划在2021年新增4000家门店,并打造涵盖线下零售云电器店、苏宁小店和苏宁有货在内的零售云子集团。 不过,可以看出端倪的是,黄光裕和张近东的再次对决,其实通过合纵连横,广交盟友时就已开始。 03 一生之敌,只能有一位胜者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 不管如何,对国美和苏宁而言,未来命运如何,仍取决于黄光裕和张近东两位最关键的掌舵者——尽管在引入“互联网老将”向海龙作为“二把手”,身后还有带领国美苦苦支撑的妻子杜鹃后,黄光裕不再是十多年前的“光杆司令”。而苏宁张近东之外,最大话题人物则是少东家张康阳,缺少得力的“二把手”。 但无疑,控制权、决定权都牢牢掌握在两人手中。 1987年,比张近东小6岁的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摆出国美电器店的招牌,3年之后,张近东才在南京创办了苏宁,两者从此成为一生敌人,演绎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最精彩的故事。 2005年,“美苏大战”爆发,国美强势进入苏宁根据地南京,在距苏宁总部200余米的地方开设家电卖场。除势力范围犬牙交错、赤身肉搏,两人亲自上阵频频隔空喊话。黄光裕声称要为南京消费者“当两年搬运工”,“两个月内在南京连开六家”。张近东则放话“用常规武器打,谁也打不死谁,用核武器打,你死我也死”。 2006年,国美以高价收购“永乐”后,又横刀夺爱收购大中和三联。国美借鸡生蛋扩张速度大大超越苏宁,吃不到葡萄的张近东不甘示弱,表示苏宁市值比国美大,国美想吃掉苏宁是有欲望而无能力。 黄光裕的回答更为挑衅:“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苏宁这个企业股价的估值应该是被高估了,是脱离事实的。”此话一出,苏宁股价立跌5%。这让曾经的教书先生张近东相当愤怒:“以光裕和陈总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怎么能对媒体说出那样不负责任的话!” 黄光裕野心是彻底打垮所有人,包括苏宁。后来,他还包机飞往南京,目的只有一个:收购苏宁。张近东的回答同样峥嵘:苏宁如果做不过国美,不用收购,我白送给你。 可以说,那时的黄光裕,以霸气压得张近东喘不过气来,交战结果,也几乎以国美的胜利、苏宁的失败而告终。 彼时,业界大多数人认为,从资本市场敏锐度与激进度来看,黄光裕比张近东略胜一筹。尽管有人认为,黄光裕是投机者,张近东才是真正的企业家,但根据媒体报道,黄光裕拿供应商钱开门店、不务正业染指房地产等问题,在张近东身上一样存在。野心上,两人并无二致。 黄光裕对张近东的压倒性优势,在2008年后戛然而止,此后十多年国美处于权斗、动荡、转型的艰难挣扎中。 苏宁则大踏步超越国美。到2011年,苏宁净利润达48.21亿,同比增长20.16%,国美则下降6.22%,只有18.4亿元,仅相当于苏宁的38%,从被挑战者变成了落后者。 不过,握有一手好牌的张近东,却在此后几年打得稀烂。以苏宁京东价格战惨败、转型云商为标志,苏宁就像曾经的国美一样开始四处出击、开疆拓土,相继展开了一系列的跨界并购,收购红孩子、PPTV,进入商业地产、文化娱乐、足球体育、金融保险……一系列不计成本、疯狂扩张的结果,是十年间股价几乎未涨,2020年被外界广泛质疑、债务缠身。(相关链接请见《苏宁,三十未立?》)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看,如今的黄光裕与张近东,其实又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直面对决。 不过,这一次对决与十多年前有明显不同——当年他们是叱咤风云的时代主角,如今时代主角早已是马云、刘强东、黄峥们,无论是黄光裕还是张近东,实际上都不被更多的90后、00后主流消费群体、小镇青年所熟知,其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甚至要仰仗他人鼻息,才有“重回巅峰”或者“聚焦主赛道”的更多机会。 但对黄光裕和张近东而言,一生之敌,终究只能有一个胜者——哪怕已没有战胜马云、刘强东、黄峥们,重回线上线下第一的可能,但只要真正“干掉了”老对手,那无疑就是堪比重回巅峰的胜利。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