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独家揭秘,106岁的IBM靠什么完成了世纪大转型

发布时间:2017-03-18 10:07:18 所属栏目:访谈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 记者吴宁川 到 2017 年 2 月,陈黎明就担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整整两年了。 五年前,IBM历史上首位女CEO也是第 9 位CEO罗睿兰上任,三年前,IBM在罗睿兰的带领下以数据与分析、云、社交、移动和安全为战略方向,展开了云

作为一家行业性平台公司,商业模式、组织架构、文化与人才等都需要随着转型。“简单的讲,就是我们的架构要随着新业务的态势重新组织、商业系统要重新设计、文化与人才要重新打造,比如说IBM这两年提倡了包括敏捷文化在内的新企业文化,实际上都与转型直接相关。”陈黎明强调。

IBM在组织架构上的最新进展,就是由IBM全球负责产品线的开发,而各国家市场公司负责具体在当地的销售工作,这实际上就是对各地公司给予了更大的授权,而这在以前都是无法想像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像IBM大中华区这样不断推动公司变革,才使得这些在IBM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这样我们就可以变的更加敏捷,而如果你不去推动就永远也改变不了现实。”

IBM大中华区一方面跟随着IBM全球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在求同存异、寻找着有中国特色的IBM之道。在大方向上,IBM大中华区跟随IBM全球的战略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以及认知计算方向转型,希望在中国市场塑造一个以云计算为平台、以认知计算为解决方案的公司形象。“但是中国毕竟有中国的特色、有中国的国情,包括中国自己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因我们在中国市场,除了随着总公司转型外,还有自己的战略,这就是‘3+ 3 战略’。”

在“3+ 3 战略”之外,IBM大中华区还推出了一个重要的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转型策略,就是“中国同创”。 2002 年以后,IBM在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阶段,但陈黎明认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意愿与能力越来越强烈,因此“与中国同创(Made with China)”就越来越重要。

“与中国同创”其实就是技术合作伙伴项目,主要是与中国共享IBM的技术、研发与内部生态,从而与中国政府、合作伙伴一起创造新应用。早在 2014 年 10 月,IBM就把Informix数据库源代码授权给了南大通用,联合研发中国自主创新的数据库。

“与中国同创”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通过OpenPOWER基金会向中国开放最先进的芯片技术,IBM开放了核心的POWER 8 芯片基础架构、设计工具、指令集和源代码等,中国企业能够在IBM芯片架构上重新设计、生产出安全可控的产品。这种彻底开放和联合研发方式是前所未有的,陈黎明认为“这对于中国芯片设计来说是弯道超车、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与中国同创”的另一个代表就是“绿色地平线计划”。IBM中国研究院为了帮助应对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挑战,发起了“绿色地平线”计划,集合了IBM全球 12 家研究院的技术资源,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建创新生态系统,该项目包括了大气污染及管控决策支持系统、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高效生产及并网支持系统等三个模块,未来还希望在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领域有所建树。 2016 年 10 月,IBM、沃尔玛和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宣布合作,将基于IBM区块链技术改善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可信性,从而在改进食品安全方面做出尝试。

陈黎明还亲自上阵主导了最重要的“与中国同创”项目,即把“认知商业”战略落地中国。为此,陈黎明挂帅主持IBM Watson在中国生态圈的组建,不余遗力地在各种场合普及认知计算与认知商业,包括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对中国政府领导人和整个互联网与科技界高层的布道。在陈黎明的积极努力下,IBM与国内公司合作落地了Watson肿瘤解决方案。

在中国,一个全新的IBM正在浮现。芯片生态、数据库软件生态、认知商业生态、区块链生态、物联网生态等等,IBM正在基于云与认知计算拉起一个又一个的生态型泛企业泛行业组织。而因为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的全球领先性,IBM有不少技术研发、生态型组织搭建、商业架构与文化的重新设计等都是在中国发起,再反向拓展到全球市场。

从微小处着手做调整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