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李德毅、李克强,他亲历了中国无人驾驶十年变迁
无人驾驶研究内容有很多,核心还是无人车的感知、认知和决策,张新钰团队同时在研究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包括雷达数据和图像数据等。而且,也在尝试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做感知。此外,还有定位技术,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的融合定位方面。 5、在无人驾驶的圈子辗转这么多年,历经了学界和业界所发生的变化,张新钰感触很深。 变化很明显,从 2009 年开始大家拳打脚踢,再加上无人驾驶刚刚开始以视觉为主,从纯粹的视觉检测、做一些简单的无人驾驶,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园区、高速上跑。无论是业界还是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越来越重视。张新钰保持乐观,“这个没什么可以犹豫的,尤其是奥迪A8 的L3 级别的出现,会大大地加速国内车厂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布局,从而促进L4 和L5 级别的无人驾驶加速,当然,我觉得L5 级别的无人驾驶需要差不多 10 年时间,因为这个时候,技术也进步了,传感器的精度高了,价格也便宜了,你可以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冗余,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他很感激李德毅院士,他觉得李德毅院士对于中国无人驾驶的发展起到了功勋作用。他一开始就支持无人驾驶的发展,“做到现在你看他带了多少团队,他和清华、军交、联大、北航、同济好多大学都有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我个人认为他对中国的无人驾驶绝对有贡献,他可以被称为发源人”。清华猛狮也是李德毅院士智能车车队的一个重要成员。 李院士经过近十年在智能车领域的潜心研究,充分发挥团队在人工智能界和汽车界的跨界优势,融合创新,凝练出独到的智能驾驶技术成果——驾驶脑,申请发明专利近 20 项,并在现代ix35、长城哈弗、长安睿骋、奇瑞EQ、奇瑞瑞虎、北汽C70、北汽E70、北汽E30、宇通客车等多款车辆平台上进行了智能驾驶试验,培养了军交猛狮、清华猛狮、北航猛狮、联大京龙等一批优秀车队和行业人才。 当然,依然在学校工作的张新钰,也感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