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为何能引爆朋友圈?用户主动转发背后的8个内容传播规律
我们跟踪研究过大量内容生产者,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解释,比如有些内容生产者经常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然后写出用户想说的话,这种写作方式可让内容触动用户的心理,达到情感上的共振。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往往可以奏效,他们生产的文章也常常获得较大的传播量。 用户转发文章时的三大心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情绪感染和观点认同是促进内容传播的两条主线。然而,这两者并非独立于彼此的。 无论是用户受到内容的情绪感染,还是认同内容的观点或态度,一旦在较大程度上达成这两个因素,其实都会先产生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共鸣”,共鸣使得用户比较快地转发内容。这就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过的:共情可以引发即时的传播行为,或者叫“冲动的分享”。 而当用户转发传播某些内容时,除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之外,还有其他心理存在吗? 74.9%的受访用户明确表示,当他们转发一篇文章到朋友圈时,往往也想向他人表明自己对某个领域的关注。整体上,用户持有这种心理想法的程度较高(态度均值3.93)。并且,用户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时,较大程度上也希望向他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态度均值3.94),明确持有这一想法的比例为74.1%。 另外还有一种心理因素也会在用户转发文章的前后过程中出现。60.1%的用户表示,当他们转发某篇文章到朋友圈时,往往也想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品味。用户整体上比较认同这样的说法(态度均值3.69),虽然程度相对前两者稍低,但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 表明立场、表征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关注圈(也是一种彰显身份的方式),这三个心理因素其实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用户转发传播文章时的决定。 比如,假设用户对一篇文章的内容感同身受,产生强烈共鸣,虽然用户十分想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以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但是,用户很可能会考虑到自己在朋友圈的身份不适合分享这类内容,或者分享此类内容“有失自己的品味”,所以会“忍住”不转发。 这时,用户会在共鸣引起的“转发冲动”和“表征身份”之间进行权衡,如果共鸣的刺激足够强烈,那么就会冲破身份和品味的心理约束,选择转发分享。如果有强烈共鸣,并且转发也不失身份、无伤大雅的话,那么用户会顺理成章地转发文章。 当然,如果用户对文章内容已经产生共鸣,再加上用户又十分想“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那么这就会加快用户做出转发决定和转发行为。 从另一角度来说,用户在朋友圈分享内容时,一定程度上会不自觉的在“别人如何看自己”和“我如何更好显示自己”的“束缚”下行事。 “你”的积极点赞和评论对“我”很重要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研究了用户在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行为、原因,以及这两种互动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等。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一是,用户为何会给他人发布的朋友圈动态点赞和评论,这种行为对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用户在朋友圈发布的动态如果获得别人的点赞和积极评论,那么这会如何影响用户的心理,如何影响用户接下来在朋友圈的分享行为,如何影响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等等。 1、获得点赞和积极评论会增强用户自信;但也是“画地为牢”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