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为何谣言总是更受欢迎 ?
只是在苹果封杀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后,大部分媒体在底部放了一个收款的二维码,又把这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抛给了用户,但也有一些自媒体将固定收款金额的二维码贴出来,让用户自行选择对应面额的二维码(识别打赏),比如IT评论大神Keso。 等价交易的付费 接下来说说第二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付费类型,用户希望自己付费之后换来至少对等的价值。 这里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让用户产生对这份价值的需求 2.有需求之后如何建立信任 3.为什么价格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引导用户对产品(服务)从未知到已知的阶段,针对没有自身曝光渠道尤其是冷启动的运营项目而言,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用户的注意力,并且要在用户可承受范围内「教育」他们,枯燥乏味的长篇大论是无法建立有效的用户认知的。 方寸之间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战就不细说了,核心就是「应景」二字,纯粹追求展现量只会换来一路走低的投资回报率,比如阅读类的产品就更适合在公众号上投放广告,而不是朋友圈或其它信息流,只有自身产品融入环境才会促使用户产生需求。 对于那些自身就带有光环效应的产品来说,就在于如何将自身的流量优势导入新的产品,比如网易云音乐引导用户购买耳机就更容易被接受,把用户强行导入到基因不符的产品中势必遭遇高流失。 当人们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信任。 取得信任的关键是「效果体验」,让用户在支付之前就能够对产品有清晰的感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试用。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商场里有新品试吃的活动,线上同理,许多互联网的应用都有会员服务,如果开放一部分功能或是有限时间内享受服务,用户的购买意愿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描述要强得多。 比如爱奇艺的VIP资源针对非会员用户可以免费试看 6 分钟,迅雷的高速下载通道可以试用 120 秒,某交友平台在非会员状态时可以与对方聊 5 分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