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别被个性化资讯带沟里了
新闻媒体通过编辑进行新闻的原创和深加工,辅以新闻源采购,通过编辑的筛选达到整体产品的调性与风格的统一,网易的有态度,凤凰网的凤凰卫视背书下的严谨政府新闻风格,新浪深厚的体育功底和娱乐积累,搜狐的娱乐风格……在大伙纷纷嘲笑新闻客户端界面高度同质化的当下,内容反而是区隔产品和用户的唯一利器,所以网易才顺势推出了“有态度”的新闻定位。新闻风格同样也是新闻公信力的一个变现,当新闻是被网易新浪推荐明显比个性化资讯更具公信力,当财经新闻被财新跟进报道明显比门户更有说服力。 而个性化资讯推荐则改变了行业,它需要海量的新闻源,迫使新闻引入更多内容伙伴,泥沙俱下,同时自媒体和应用号的崛起尽管新增了新闻多样性,但更导致鲜花与荆棘并存,传统新闻客户端的统一价值观和内容统一性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从更细分的财经媒体设想一下,如果虎嗅、钛媒体等编辑审核模式变为无需审稿即可发布,媒体的公信力背书还能保持多久? 所以对于新闻客户端来说,编辑统一的内容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坍塌。但个性化资讯平台本身不生产内容,并不需要统一的价值观或内容的统一性。代表个性化资讯模式今日头条的的CEO张一鸣在 2015 年接受采访曾表示:我们肯定不是一家媒体公司。今日头条不仅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还是信息分发平台。媒体公司一般有它的主张,它的内容风格,有的还写社论、主编语,我们没有。但我们传播信息,具有媒体属性,你可以说我们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 2.信息茧房带来的内容高度同质化,无效信息泛滥 新闻客户端的编辑采编模式尽管产出效率有限(毕竟人力有时尽,不可能每个事件都由编辑来深加工),但采编模式可以保证更多的信息多样性,可以一定程度保证新闻都被可浏览,但引入个性化资讯模式的新闻客户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模式造成了新闻内容的高度同质化,但新闻客户端作为编辑采编+个性化资讯的结合体,两手都想抓,两手都不硬,造成了极其尴尬的内容呈现,在王宝强离婚事件发生后毛哥登录新闻客户端发现四十条要闻中三十多条信息是王宝强相关,这只是表象,如果持续的依赖于机器推荐,最终机器推荐的内容会越来越窄,会陷入信息茧房的误区。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个性化资讯推荐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在“做茧”,会让人局限于现有的思考模式和内容模式下。此前淘宝做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是就诞生了一个投诉是某位用户手贱的点击了棺材商品,结果发现全网都能看到淘宝推荐的各种各样的棺材,这本质上也是信息茧房的一个例子。 3.过分依赖单一推荐规则带来的信息质量下降 新闻客户端现在处于个性化资讯+新闻采编的中间环节,二者互相交融影响,但脱胎于新闻媒体的客户端除了作为流量和内容交换平台外,还有一个媒体效应叫做媒体公信力,媒体公信力在CCTV体现最为明显,众多的国内品牌在央视投放广告后纷纷标榜央视上榜品牌,尽管这是一个给钱就能上的平台。 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推荐与个性化资讯平台类似,以CTR为主,部分新闻客户端增加了订阅量、分享数、跟贴数、原创文章数量等辅助指标,但这些辅助指标本身就是CTR的关联性指标。但对于自产内容的新闻客户端来说,片面追求点击率具有极大的风险,那就是标题党和低俗内容,为了提高点击率,自媒体信息源会添加性,暴力,奇葩的标题和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点击高的产品就内容优秀,知音和故事会现在仍有如此大的发展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对于有新闻价值观的的媒体从业者来说,新闻的公正客观远远大于可读性,当然可读性也很重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