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描述的网站上打广告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步步高点读机广告:“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尽管是点读机的“使用者”——女儿说出的广告词,但这个广告最后的落脚点其实是点读机的“购买者”——妈妈,因为“妈妈担心我的学习”,而步步高点读机为妈妈提出了解决方案。 脑白金用了十几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也是同样的思路,它并非商品“使用者”——父母的真实需求,但广告强调的只收脑白金的出发点其实就是告诉商品的“购买者”——子女过节就送脑白金吧! 脑白金的广告是一代人的回忆 你也发现了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区别在小孩和老人这两类产品中最为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在其他领域没有,比如办公软件的的使用者是员工,但购买者是老板;情趣内衣的使用者是女人,购买者男人也不占少数;钻戒的使用者是老婆,购买者却是老公……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广告和营销投放的时候进行有意识地区别对待: 例如,如果你卖男鞋,你一定不会在《Vogue》上做广告,因为这本杂志86%的读者都是女性,它的读者可能对男鞋不感兴趣,但如果《Vogue》做一个“今年圣诞送什么给老公?”这样的专题,把男鞋的广告推上去可能就顺理成章。 小米手机推出的红米系列其中一个重要的用户人群就是老人,这个系列在开发的时候的确注重“使用者”的诉求:MIUI是我见过国内手机操作中“老人模式”最深入的系统,但在推广的时候,它就开始关注手机的“购买者”了,它选择的广告投放媒体主要还是年轻人关注的媒体:微博、QQ、天猫、京东、电梯等,因为它深刻理解,老人的手机还得年轻人来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