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卖身:与阿里同年创办 曾拒绝亚马逊收购
回头看,卖书起家的当当,曾面对累计1.6亿的购买人次和3800万的GMV,在资本的推动下扩充了品类——是件还算常理之中的事。但李国庆却在数年之后形容此举为”头脑膨胀“,”多品类“也成为他最不愿提及的坑。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一连6个季度,每季度1亿人民币的亏损。 这样的亏损在上市之后业务拓展中并未得到太大缓解。2013年3月,当当网发布了201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当当第四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16亿元(约合2.6亿美元),同比增31%;第四季度净亏损人民币1.2亿元(约合196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1.3亿元,同比小幅收窄。 有媒体猜测,当当身处这一境况,矛盾就在于百货品类的增长对毛利率带来的挑战。当时,当当自营的百货品类占总营收的37%,而上一季度为30.8%。而随着自营百货类占比的提升,当当的毛利率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15.2%下滑到13.4%。 再加之当时的环境,电商之间的价格战仍旧不可避免。当当为了拉动2013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坚持发起了一轮图书品类的5折促销计划。对于图书品类占总营收58%的当当而言,此举势必也会拉低其相应毛利率。 这场价格战的好处不仅要给C端,还不能忘了给B端。2013年6月,当当网联盟分成比例又一次做出上调:基础6%的分成之外增开平台商家自主分成5-15%,两部分重叠计算分成最高可超过20%。以此计算,多数服装鞋包品类的佣金都已涨到10%-20%。 到这个节点,从在美国上市至今,当当只在2011年盈利了一个季度。俞渝面对这一境况时曾说道:”2011年后,电商行业竞争厉害,当当网也在产品定价上面临激烈竞争,从盈利走向亏损。但这种情况,我感觉(资本)市场是过度反应,我们的市值被严重低估。” 她进而表示,“在实现盈利上,我们不会做特别大的努力。如果说要实现盈利的话,我觉得要看新开发的产品线。当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可以盈利。这具体要看各个产品线。我不去做半年或者两年的时间表推测。” 2014年似乎确实印证了俞渝的预言。这一年2月,当当网今日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当当网营收为19.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净利润2170万元人民币,实现同比扭亏。 半年后,当当网公布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二季度实现总营收33亿元,其中服装、日百等平台业务达到14.3亿,同期实现净利润2880万元,创历史最高值。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14年上半年,当当网图书品类半年销售首次突破1亿册,达到1.6亿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为两年来最快。截至当年8月13日,当当网股价已较5月的低值上涨77%。 然而好景不长,当当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连续5个季度的盈利暂时中止。而净亏损人民币6020万元的主要原因是,当当大幅度投入以拓展移动购物和数字阅读新业务。 此时此刻,当当的股价已然徘徊于6.5美元左右,总市值6亿美元上下,这个数字与李国庆当年“企业不到100亿美金市值不会退出”的豪言壮语渐行渐远。 即便在表现可圈可点的2014年,当当也曾被唱衰成被边缘化的电商,更何况是面对2015年的境地? 李国庆和俞渝采取了行动。2015年7月,当当网对外宣布,董事会收到来自董事长俞渝和CEO李国庆(简称“买家联盟”)的私有化要约,以每股ADS7.812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买家联盟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 此举当即遭到了投资者的反对。一封网上流传的“致当当董事会的公开信”指责当当私有化是为了套利。公开信的作者自称是当当网的股东,准备长期投资当当。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