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站 > 正文

Linux系统篇-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非常重要!)

发布时间:2018-08-27 20:47:54 所属栏目:建站 来源:cpp软件架构狮
导读:副标题#e# 看了之前的关于Linux内存管理和进程调度的文章,相比读者们应该对Linux有了大致的了解,本文的主题是Linux虚拟文件系统。闲话少说,开始! 1.软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 我们知道文件都有文件名与数据,数据分两部分:用户数据 (user data) 与元数据 (

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其次,通过inode号,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数据块寻址

inode中记录了文件数据块的位置,有三种寻址方式:direct blocks直接指向数据块;single indirect指向一个block,该block中为数据块的指针;double indirect,两级block

Linux系统篇-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非常重要!)

Linux系统篇-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非常重要!)

5.文件描述符

在Linux系统中一切皆可以看成是文件,文件又可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链接文件和设备文件。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是内核为了高效管理已被打开的文件所创建的索引,其是一个非负整数(通常是小整数),用于指代被打开的文件,所有执行I/O操作的系统调用都通过文件描述符。程序刚刚启动的时候,0是标准输入,1是标准输出,2是标准错误。如果此时去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它的文件描述符会是3。POSIX标准要求每次打开文件时(含socket)必须使用当前进程中最小可用的文件描述符号码

文件描述符是系统的一个重要资源,虽然说系统内存有多少就可以打开多少的文件描述符,但是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内核是会做相应的处理的,一般最大打开文件数会是系统内存的10%(以KB来计算)(称之为系统级限制)

6.文件描述符和打开文件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文件描述符会与一个打开文件相对应,同时,不同的文件描述符也会指向同一个文件。相同的文件可以被不同的进程打开也可以在同一个进程中被多次打开。系统为每一个进程维护了一个文件描述符表,该表的值都是从0开始的,所以在不同的进程中你会看到相同的文件描述符,这种情况下相同文件描述符有可能指向同一个文件,也有可能指向不同的文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要理解具体其概况如何,需要查看由内核维护的3个数据结构。

1. 进程级的文件描述符表

2. 系统级的打开文件描述符表

3. 文件系统的i-node表

进程级的描述符表的每一条目记录了单个文件描述符的相关信息。

1. 控制文件描述符操作的一组标志。(目前,此类标志仅定义了一个,即close-on-exec标志)

2. 对打开文件句柄的引用

内核对所有打开的文件的文件维护有一个系统级的描述符表格(open file description table)。有时,也称之为打开文件表(open file table),并将表格中各条目称为打开文件句柄(open file handle)。一个打开文件句柄存储了与一个打开文件相关的全部信息,如下所示:

1. 当前文件偏移量(调用read()和write()时更新,或使用lseek()直接修改)

2. 打开文件时所使用的状态标识(即,open()的flags参数)

3. 文件访问模式(如调用open()时所设置的只读模式、只写模式或读写模式)

4. 与信号驱动相关的设置

5. 对该文件i-node对象的引用

6. 文件类型(例如:常规文件、套接字或FIFO)和访问权限

7. 一个指针,指向该文件所持有的锁列表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