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球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有了这些思考
同时,微软倡议政府为面部识别技术制定规制,并提出了六大原则——公平、透明、责任、无歧视、知情同意与法律控制。深陷数据泄露旋涡的Facebook也在2019年初开始行动——拿出750万美元与慕尼黑技术大学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所,希望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引入更多伦理思考。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的人工智能的“四可”理念,也对人工智能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完整的回应。“四可”翻译为“ARCC”(Available, Reliable, Comprehensible, and Controllable,读作ark),即未来人工智能是应当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 腾讯希望通过“四可”这样的一个道德框架开始,去帮助AI开发者和他们的产品赢得公众的信任。这也正是如今全世界人工智能开发者追求的目标。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在第二届科技向善论坛上谈到:“在数字社会的背景下,从业者需要保持警醒、自省,更需要相信科技向善,相信人类有能力和智慧去驾驭和控制这次技术革命。” 从数据采集、训练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其实只是放大了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提醒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去思考与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来自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始于人,也应控于人,无论是立法限制,还是价值原则,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类社会伦理价值的重新探讨。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