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成长之路:分布式系统如何设计,看看Elasticsearch是怎么做的
Elasticsearch的Index和meta,目前支持存储在本地文件系统中,同时支持niofs,mmap,simplefs,smb等不同加载方式,性能最好的是直接将索引LOCK进内存的MMap方式。默认,Elasticsearch会自动选择加载方式,另外可以自己在配置文件中配置。这里有几个细节,具体可以看官方文档。 索引和meta数据都存在本地,会带来一个问题:当某一台机器宕机或者磁盘损坏的时候,数据就丢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Replica(副本)功能。 副本(Replica) 可以为每一个Index设置一个配置项:副本(Replicda)数,如果设置副本数为2,那么就会有3个Shard,其中一个是PrimaryShard,其余两个是ReplicaShard,这三个Shard会被Mater尽量调度到不同机器,甚至机架上,这三个Shard中的数据一样,提供同样的服务能力。 副本(Replica)的目的有三个:
问题 上面说了一些优势,这种架构同样在一些场景下会有些问题。 Elasticsearch采用的是基于本地文件系统,使用Replica保证数据可靠性的技术架构,这种架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和场景,但是也存在一些遗憾:
上面介绍了Elasticsearch数据层的架构,以及副本策略带来的优势和不足,下面简单介绍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分布式数据系统架构。 分布式系统 第一种:基于本地文件系统的分布式系统 ![]() 上图中是一个基于本地磁盘存储数据的分布式系统。Index一共有3个Shard,每个Shard除了Primary Shard外,还有一个Replica Shard。当Node 3机器宕机或磁盘损坏的时候,首先确认P3已经不可用,重新选举R3位Primary Shard,此Shard发生主备切换。然后重新找一台机器Node 7,在Node7 上重新启动P3的新Replica。由于数据都会存在本地磁盘,此时需要将Shard 3的数据从Node 6上拷贝到Node7上。如果有200G数据,千兆网络,拷贝完需要1600秒。如果没有replica,则这1600秒内这些Shard就不能服务。 为了保证可靠性,就需要冗余Shard,会导致更多的物理资源消耗。 这种思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使用双集群,集群级别做备份。 在这种架构中,如果你的数据是在其他存储系统中生成的,比如HDFS/HBase,那么你还需要一个数据传输系统,将准备好的数据分发到相应的机器上。 这种架构中为了保证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双集群或者Replica才能用于生产环境,优势和副作用在上面介绍Elasticsearch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就不赘述了。 Elasticsearch使用的就是这种架构方式。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