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indows到鸿蒙——操作系统的前世与今生
笔者看来,华为要想鸿蒙系统站稳脚跟,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与上游硬件的兼容性,我们知道华为拥有自己的麒麟芯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鸿蒙系统是面向麒麟芯片自用还是面对广大手机生产厂商,除华为手机以外,小米、OPPO、vivo等能不能用?第二,用户问题,推出鸿蒙之后,谁会愿意用?在用户上面,华为有自己广阔的用户群,这一部分相比当年红旗的势单力薄大有不同。另外,近年来华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逐步攀升,今年Q1华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达到了283%,5G对于华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设备的互联尤为重要,华为在这一点占有极大优势。第三,生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谁会愿意在鸿蒙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用户对操作系统不具有选择权,而是掌握在APP开发商手中,另外,鸿蒙系统上的APP能否和Android兼容?从操作系统历史可以看出,技术的顶尖对于一款操作系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下游开发商的采用和用户群的扩大才是核心问题。 对于华为现状来说,有“安卓模式”和“苹果模式”,“安卓模式”意味着兼容性的扩大,提供软件服务,但同时也一定会遇到谷歌更加剧烈的狙击,“苹果模式”则是只供给自家产品使用,针对麒麟处理器打造,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打造生态也变得更为困难。然而话说回来,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能走出一条“华为模式”也未可知。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华为本质上是一家设备制造商,以通信起家的,此前就华为要不要做手机任正非还为此拍过桌子“谁要是再提做手机,我就开了谁?”。后来由于任总大度并没有开了谁,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是风生水起,逐渐成为消费电子市场霸主之一,其中反映出来任正非的态度就是——专注,起先华为只想做好设备制造,现在华为也不想染指操作系统,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从企业文化和战略来讲,华为都会选择和谷歌长期合作。从另一方面来讲,华为起先立足于通信,后来成名于消费电子,有了华为手机和笔记本,加上海思的芯片,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体量了,如果华为再进军操作系统,华为的体量将进一步扩大,以至于“臃肿”,这样大的体量,华为不一定能吃得消。 综上,笔者认为华为应该不会选择进军软件行业,而是选择自家设备采用的模式,另外,原本鸿蒙就是备胎计划的一部分,鸿蒙系统存在的意义在于“救亡”,而不在于扩大业务范围,被加入实体名单之后,华为实力本就削弱,这个时候再扩大业务,只会再树强敌。另外,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汽车操作系统等方面,华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万物互联将成为华为一个巨大的跳板,在5G方面华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以看到,华为已占“天时”、“地利”,在下一个互联网浪潮,华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弄潮儿。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