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发展历史,能够与微软抗衡的操作系统
Linux系统1.0发布一年后,史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微软的Windows95发布,从此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开始同台PK。虽然一直到现在,无论个人电脑还是服务器领域,Windows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Linux系统也让微软不敢忽视,始终是让它头疼的力量。 1998年10月,微软在法国发布了反对Linux系统的公开信,算是正式确认了双方的竞争关系。 Linux系统能从北欧一隅之地崛起,迅速成长为抗衡微软的一支力量,和林纳斯恬淡的处事风格有关。 Windows95的发布,奠定了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 和盖茨16岁创办公司(虽然失败了)就以赚钱为目的不同,林纳斯开发Linux系统则是为了好玩,没有商业目的,软件雏形刚出来,就放到网上,和全球的黑客一起完善修改。起步即开源引来了全球优秀程序员,他们帮林纳斯节省了庞大的操作系统开发费用,也积累了最初的传播口碑,塑造了技术领先的形象。 另外,时运也是重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AT&T和伯克利大学的官司,使得当时各公司和机构应用的Unix系统面临侵权的风险,大家急需一款新的操作系统应急,而基于Unix的Linux系统既节省了部署成本,又拥有技术优势,于是这场官司导致的市场空白,迅速被Linux系统吃进。 1998年是个重要转折点。 此前,Linux系统的用户主要是软件爱好者,鲜有大公司,此后,Sun、IBM、英孚美软件(Informix)、甲骨文(Oracle)等公司相继加入Linux阵营。同时基于Linux的谷歌搜索引擎上线。Linux系统四面开花,当年占据17%的市场份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Linux系统爆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可以说把Windows秒的渣渣都不剩。微软为手机开发的6个版本的操作系统,每一个最后都失败了,而基于Linux内核的安卓却成为一代霸主。 为何两款系统会冰火两重天? 主要是因为微软擅长开发桌面操作系统,这种优势像基因一样深植于公司内部,但智能手机市场和个人电脑市场截然不同,Windows的闭源使微软无法引入基因不同的开发团队,结果就是Windows Phone的各个版本几乎都是MINI版Windows,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相反,Linux系统由于开源可以引入不同公司或开发团队,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从PC操作系统,到谷歌搜索引擎、安卓等,更能适应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生命力更显旺盛。 娶芬兰空手道冠军为妻 Linux系统声名鹊起之后,林纳斯最初直接的受益是,终于偿还了上大学时DIY电脑欠下的钱。一个叫彼得.艾文的黑客在网上为林纳斯发起募捐,成功募集到3000美元。用这笔钱,林纳斯在1993年底还清了电脑欠款。 更重要的受益则是,他终于找到女朋友。 开发Linux系统时的林纳斯,系统最早起名“怪胎”,后来改用他的名字(Linux)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