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的荔枝FM:“耳朵经济”叫好不叫座
事实上,早在2008年,阅文已经开始成立制作有声小说音频的团队,2010年大笔收购天方听书网,在2015年时更是投资了喜马拉雅和懒人听书。B站对猫耳FM的收购,是将其作为平台内容上音频的一环。猫耳FM是一个专注ACG内容的音频社区,和许多的动漫IP平台有相关合作,与B站用户属性与平台内容不谋而合。 而作为国内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的荔枝,其和喜马拉雅、蜻蜓FM走的PGC模式不同。荔枝作为在线UGC音频社区,平台上大部分的内容由用户自身生产,内容质量与知名度上稍逊一筹。而且,由于荔枝平台上内容大多有自身用户产出相关,荔枝的用户付费意愿提升较为缓慢。 根据荔枝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荔枝APP上的总支付率在截止至2017年2月28日的两个月当中仅为0.2%,而在截止至2019年10月、11月的两个月里为0.8%,难以从内容上获取收入。 在线音频行业和其他在线娱乐行业的火热相比,显得有些落寞。另外,在荔枝实现上市的同时,喜马拉雅宣布其平台上的主播数量突破千万。面对其他在线娱乐行业的侵略、后来者的入局、头部的重压,内忧外患下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走上康庄大道的机会显得渺茫。 看不到的盈利日 从“荔枝FM”到“荔枝”,与喜马拉雅、蜻蜓FM的PGC模式不同,荔枝选择走的是UGC路线,更加强调用户的生产内容,由用户来组成荔枝里的生态结构,形成年轻用户聚集分享生活的“声音社区”。这与当初以“二次元社区”起家的B站相似,荔枝正在企图成为综合的音频平台。 “人人都是主播,坚定做UGC”这是荔枝成立第一天时喊出的口号,而2018年荔枝凭借“直播”突围,走了与两大巨头不同的道路。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9月30日,荔枝是中国最大的在线UGC音频社区,同时荔枝互动音频娱乐市场和在线音频市场的MAU市场份额分别达到占比70.7%和18.4%。 但是和荔枝日渐扩大的市场份额不成正比的是,资本市场对荔枝的信任度。从“荔枝FM”升级成“荔枝”直至上市前,荔枝仅获得兰馨亚洲、EMC投资的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这与荔枝坚持UGC的路线息息相关,尽管UGC的护城河较深,但是要想真正的筑成稳固UGC社区,并非一日之功。 同时荔枝坚持UGC模式,带来的最为致命一点就是其营收结构的单薄。荔枝的招股书披露,其营收的主要来源是虚拟礼物的销售。 荔枝公布的数据显示,音频娱乐产品即虚拟礼物的营收从2017年的96.2%占比到2018年提高至98.2%。在2019年的前三季度中,占比更是从98.0%提升到99.1%。而其他的博客、广告等收入占比在原本就微乎其微的情况之下,连续减少,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占比仅有0.9%。 在只有单一收入的情况下,荔枝想要实现盈利变得困难。 在荔枝的招股书中显示,荔枝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分别达到了人民币1.54亿元、930万元、1.04亿元,当中,2019年前三季度的亏损已经远超过2018年全年亏损额度。 现金流方面荔枝同样存在问题。截止至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05亿元,同比减少将近40%。而在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的经营现金流为-5756.2万元,仍然为负,依旧不能给荔枝进行输血。 盈利遥遥无期再加上现金流情况严峻的情况下,上市融资是荔枝给自身寻求的新机。但是面对继续亏损的钱袋子,荔枝在没能找到有效的补救方法之前,想要吸引资本市场极其困难。 生态内容建设难题 在UGC模式下,荔枝要面对的难题还有很多。 和当初B站面对的版权问题困境一样,在线音频行业同样面临着版权的难题。版权是平台的利器,是其生态内容建设的重要一环。喜马拉雅、蜻蜓FM选择购买众多名人的版权来组成其生态内容,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新用户、提高用户粘性。 而不同于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选择由平台用户生产内容,用户、内容创作者是其内容生态的核心。对于关乎荔枝命运走向的二者,荔枝下的功夫并不少。 首先是斥巨资用于获客营销 ,在荔枝的招股书中显示,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其市场营销费用高达1.21亿元,和2018年的6865.1万元相比,将近上涨76.89%。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