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点燃了在线阅读,实体书店将死于实体?
当然,新型书店的创新途径不仅仅是增加销售品类这一种方法。将自身空间作为盈利手段,似乎也逐渐成为新型书店的手段。北京的单向空间书店,其生存之道是其独居特色的沙龙活动,每周办两次沙龙,邀请一些作家、导演、歌手和艺术家来介绍他们的作品。 类似的还有南京的先锋书店,定期的线下沙龙和活动,邀请著名作家、诗人、艺人等的到来,不仅仅获得了举办活动的利益,更有长远的利益——长期的流量支持。也是这些转型,使得以往纯粹的书店变得更加多元,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利益。 同样,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这些书店逐渐成为当地景点和网红打卡圣地。这也催生了书店新的经营模式——网红营销和粉丝经济。 长春的TOUCH 12街,三联书店成为其中最大的流量产生地。前来打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每一次微博和朋友圈的打卡,都是一次免费的广告,每一条抖音的拍摄,都是一次推广。在消费者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帮助商家吸引来更多消费者。如此循环,店内的流量也在稳步上升中。 先锋书店和单向空间也是利用这种网红模式,逐渐将自己的店面推广了出去,并且在每一次活动举办时,都会建立线上的交流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来巩固粉丝群体。在每次有新品图书推出时,粉丝群体总是利益的最大贡献群体。 通过这种粉丝效应,不仅可以使得门店获得长期的流量支持,还可以在线上产品推出时,获得比较大的用户基数。比如单向空间出版的视频节目《十三邀》一大部分的观看群体就是其粉丝群体。 这样看来,似乎新型模式和网红经济给书店带来了新的转机。但是,这样的模式真的牢靠吗? 网红难长久? 似乎在成为了网红书店后,书店就慢慢走向了春天。店内流量逐渐增多,网上曝光率也随之增高。走进这些网红书店不难发现,店内人声鼎沸,读者也是熙熙攘攘。仿佛行业的春天到来,实体书店也将随之复苏。 虽然店内人声鼎沸,但是收银台前却冷冷清清,这是网红经济和流量高速扩张的必然结果。大多数消费者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买书,而是通过拍照打卡来营造自身的对外形象。当然,也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享受那种“浮生偷得半日闲”的闲暇时光,去书店点杯咖啡,看一本书,度过一个悠哉的午后。 书店作为图书交易的场所,已经慢慢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正如前文所说:实体书店自付高昂店租做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虽然,网红营销带来了巨大流量和曝光率,粉丝团体也保证了书店一部分收入来源,但是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粉丝和流量总会在某一天触到瓶颈,而流量的限制则也使得网红经济发展和盈利同样受到限制。依靠这种“无源之水”式的增长,很容易产生表面繁荣的假象,从而忽略了实质的发展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