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小米融资,蜻蜓FM如何突围?
蜻蜓FM副总裁郭嘉也表示,“内容创业者变现最容易的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其次是视频。和这两个比,音频在变现能力上是有差距的。音频的体量要小得多,节目和粉丝之间的紧密度也没有视频直播那么直接。” 音频付费的变现路并不好走。 显然,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见顶,各家内容平台的TO C收入都将触及天花板,而内容版权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变现困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降临到音频平台的头上。 重重挑战下,蜻蜓FM又何寻未来发展动能? 首先,蜻蜓FM如今与百度、小米等均有合作,被巨头“收编”似乎是一条可行路径,届时蜻蜓FM在流量获取、内容扩张上都会得到强手助力。 不过,于巨头而言,语音内容在以智能硬件为主入口的家庭场景中确有重要作用,但一方面,巨头需要在内容端实现广覆盖,百度因此还与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网易云音乐等声音平台达成合作,一个蜻蜓FM显然“吃不饱”。 另一方面,巨头不仅需要内容,更需要技术突破,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用户与硬件进行智能语音交互,这与平台的AI、NLP(自然语言学习)等技术能力高度相关。 显然,蜻蜓FM想抱巨头大腿并不容易。 其次,在商业化层面,TO C收入不力,转攻TO B收入或将为蜻蜓FM打开新局面。如前所述,蜻蜓FM的内容已经分发到上千款智能硬件产品中,全场景月活用户已达1.3亿。 未来,蜻蜓FM可与硬件产商联合,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使用人群推出定制化内容,并内置到智能音箱等各类硬件中,例如针对不同学龄儿童打造成长性音频课程、针对方言人群打造专属语音模块和方言节目。 随着内容的丰富,智能硬件也将拓展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范围,而蜻蜓FM也能通过场景定制内容向B端收费,甚至从智能硬件的C端销售中抽取会员分成。 TO B业务路漫漫,蜻蜓FM还得继续探索。 回归到行业层面,移动音频身处窄众赛道,平台想做大,必然逃不开高投入和长期亏损的陷阱,而平台要做小,若市场需求不变,留给二号玩家的生存空间不会太多。 因此,一轮战略融资过后,蜻蜓FM实现突围的难度并未减少,当外部竞对逐渐羽翼丰满时,蜻蜓FM还得在内容端快马加鞭,从精品化走向细分化,满足用户长尾需求;在战略层面探索新的变现方式,突破商业化天花板。 坚持内容与战略双突围,蜻蜓FM的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