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数字技术的“急”中生“智”
——为复工复产助力。一是智能测温。随着复工复产的时间临近,如何识别人口流动中的感染风险尤为重要。以猎豹移动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纷纷研发出AI智能测温机器人或智能人体测温仪,这些智能设备通过红外热成像测温等技术替代人工手持体温枪,能在极短时间内准确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如遇超过设定体温阈值的情况就会报警,从而达到筛查疑似高热人员的效果。智能测温技术大大缓解了交通枢纽、医院、企业等人口密集场景的体温筛查压力,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二是健康评估。复工复产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民众健康状况的评估问题。2月9日,阿里率先在杭州余杭区推出健康码,之后迅速推广。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人们自行上网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专属个人的二维码(分为绿码、黄码和红码),作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健康码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健康信息采集和评估技术,人们的健康信息通过扫码就可实时汇总到信息管理端进行分类管理,降低了疫情传染的可能性。三是远程办公。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正常开展。众多科技企业提供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Welink、百度Hi、用友云等产品,使得远程办公、在线教学、云上医院等普及起来。1月27日,字节跳动旗下飞书办公套件宣布1月28日至5月1日期间,向所有用户免费提供远程办公及视频会议服务。2月初,用友云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远程办公融合产品,提供“全套”的在线办公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为民生保障助力。一是物流配送。疫情期间,民众的日常生活如何维持?灾区所需的物资如何得到保障?这都需要高效安全的物流配送体系。例如,1月26日,美团率先在武汉试点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改变传统的“接触式”送餐模式,并陆续在武汉、北京等地推出无人送货车、智能取餐柜等创新产品,降低配送接触带来的传染风险。2月5日,蚂蚁区块链和CityDo集团开发的防疫物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支付宝上线,用区块链技术助力一线解决物资供给信息的同步和可信问题。2月12日,京东与湖北省政府合作,正式承接其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湖北各地紧缺医疗物资的精准测算、科学调度和合理分配提供支持。二是无人消杀。如何做好城乡社区的消毒杀菌,是不能忽视的抗疫工作。很多科技企业推出了无人机消杀服务。通过专业飞手远程操作无人机空中喷洒消毒液,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也极大地提高了消毒杀菌的空间范围、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2月4日,DJI大疆农业发布“疆军战疫”行动,为安全防疫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安全出行。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科技平台企业创新服务模式。例如,百度地图上线“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报”,让网民了解驾车出行、公共出行等场景的实时信息。四是在线就医。为了降低居民就医的感染风险,科技企业搭建了在线问诊、云上医院等多种服务平台。例如,腾讯推出医院查询、在线问诊等功能,设立免费义诊专区,用户通过搜索就可进入相应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免费咨询。 未来已来: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