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嵌入式Linux内核启动主要分为这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8-08-19 16:38:02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嵌入式ARM
导读:副标题#e# 【资讯】嵌入式linux内核的启动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内核自解压过程,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设置ARM处理器工作模式、使能MMU、设置一级页表等,而第三阶段则主要为C代码,包括内核初始化的全部工作,下面是详细介绍。 一、Linux内核自

  1) 调用setup_arch()函数进行与体系结构相关的第一个初始化工作;对不同的体系结构来说该函数有不同的定义。对于ARM平台而言,该函数定义在 arch/arm/kernel/setup.c。它首先通过检测出来的处理器类型进行处理器内核的初始化,然后 通过bootmem_init()函数根据系统定义的meminfo结构进行内存结构的初始化,最后调用 paging_init()开启MMU,创建内核页表,映射所有的物理内存和IO空间。

  2) 创建异常向量表和初始化中断处理函数;

  3) 初始化系统核心进程调度器和时钟中断处理机制;

  4) 初始化串口控制台(console_init);

  ARM-Linux 在初始化过程中一般都会初始化一个串口做为内核的控制台,而串口Uart驱动却把串口设备名写死了,如本例中linux2.6.37串口设备名为ttyO0,而不是常用的ttyS0。有了控制台内核在启动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串口输出信息以便开发者或用户了解系统的启动进程。

  5) 创建和初始化系统cache,为各种内存调用机制提供缓存,包括;动态内存分配,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File System)及页缓存。

  6) 初始化内存管理,检测内存大小及被内核占用的内存情况;

  7) 初始化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IPC); 当以上所有的初始化工作结束后,start_kernel()函数会调用rest_init()函数来进行最后的初始化,包括创建系统的第一个进程-init进程来结束内核的启动。

  挂载根文件系统并启动init

  Linux内核启动的下一过程是启动第一个进程init,但必须以根文件系统为载体,所以在启动init之前,还要挂载根文件系统。

  四、挂载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至少包括以下目录:

  /etc/:存储重要的配置文件。

  /bin/:存储常用且开机时必须用到的执行文件。

  /sbin/:存储着开机过程中所需的系统执行文件。

  /lib/:存储/bin/及/sbin/的执行文件所需的链接库,以及Linux的内核模块。

  /dev/:存储设备文件。

  注:五大目录必须存储在根文件系统上,缺一不可。

  以只读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之所以采用只读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是因为:此时Linux内核仍在启动阶段,还不是很稳定,如果采用可读可写的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万一Linux不小心宕机了,一来可能破坏根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再者Linux下次开机时得花上很长的时间来检查并修复根文件系统。

  挂载根文件系统的而目的有两个:一是安装适当的内核模块,以便驱动某些硬件设备或启用某些功能;二是启动存储于文件系统中的init服务,以便让init服务接手后续的启动工作。

  执行init服务

  Linux内核启动后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从根文件系统上找出并执行init服务。Linux内核会依照下列的顺序寻找init服务:

  1)/sbin/是否有init服务

  2)/etc/是否有init服务

  3)/bin/是否有init服务

  4)如果都找不到最后执行/bin/sh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