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数据库高可用容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问题:默认情况下,MySQL的复制是异步的,主库将新生成的日志发送给各从库后,无需等待从库的ack回复(从库将接收到的日志写进relay log后,才会回复ack),直接就认为这次DDL/DML成功了。但在极端情况下,如主库刚提交日志,其他从库还没有接收到相关日志时,数据库发生故障,此时,该日志的内容就会全部丢失。 改进措施:半同步复制机制。半同步复制是指主库在将新生成的日志发送给各从库前,需发送日志到一个(默认)从库,等待从库返回ack信息后,主库再提交日志发送给各从库,这就防止了上述情况下的数据丢失。半同步复制是一种提升数据一致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比较关键的技术。 方案四:数据库高可用集群 前面三种方案主要是通过日志的复制模式实现高可用,第四种方案则是基于一致性算法来做数据的同步,数据库提供多节点一致性同步机制,利用该机制构建多节点同步集群。这种方式比较经典的案例包括MGR(MySQL Group Replication)和Galera等,最近业内也有一些类似的尝试,如使用一致性协议算法,自研高可用数据库的架构等。 ![]() 以上示意图有五个节点,他们之间是构建成了一个一致性的同步集群,客户端可以读写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任意一节点写入,其他节点都能够将数据进行同步,因此,理论上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方式的容灾实现也比较简单,假设第二个节点出现故障,系统只需要断开客户端对第二个节点的访问路径,其他节点照常访问就可以了,这也是业界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高可用集群方案。 UCloud高可用数据库解决方案UDB UCloud对比了业内的各解决方案的优劣点,综合了原生MySQL兼容,不同版本、不同应用场景的覆盖等多种因素,最终选择采用基于数据库主从复制的方式实现高可用架构,并在原架构基础上,使用双主架构、半同步复制、采用GTID等措施进行了系列优化,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实现日志的自动寻址。 ![]() 如上图所示,最底层为数据层,使用了双主架构,主库与备主库之间通过半同步的方式实现数据同步,整个数据层是双主架构+半同步架构的模式。中间层有一个代理服务器Proxy,Proxy将流量导入到双主数据库的主节点,架构使用了GTID的模式,方便从库自动寻址。 系统的容灾切换也非常简单,数据库崩溃前,Proxy将流量导到主DB上,发生容灾以后,只需要把Proxy从左边Master导到右边的Slave,即可快速完成切换。 ![]() 三、高可用数据库的自动化运维 自动化运维的重点方向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