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疑难杂症全景解析
很多人以为流量控制会很有效的协调两端的流量匹配,确实是这样,但是如果你考虑到网络的利用率问题,TCP的流量控制机制就不那么完美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滑动窗口只是限制了最大发送的数据,却没有限制最小发送的数据,结果导致一些很小的数据被封装成TCP分段,报文协议头所占的比例过于大,造成网络利用率下降,这就引出了接下来的内容,那就是端到端意义的TCP协议效率。 承上启下 终于到了阐述问题的时候了,以上的TCP协议实现的非常简单,这也是TCP的标准实现,然而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标准化协会对TCP协议进行了大量的修补,这些修补杂糅在一起让人们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本文档就旨在分离这些杂乱的情况,实际上,根据RFC,这些杂乱的情况都是可以找到其单独的发展轨迹的。 4.端到端意义上的TCP协议效率 4.1.三个问题以及解决 问题1描述:接收端处理慢,导致接收窗口被填满 这明显是速率不匹配引发的问题,然而即使速率不匹配,只要滑动窗口能协调好它们的速率就好,要快都快,要慢都慢,事实上滑动窗口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从效率上来考虑问题的话,事实就不那么乐观了。考虑此时接收窗口已然被填满,慢速的应用程序慢腾腾的读取了一个字节,空出一个位置,然后通告给TCP的发送端,发送端得知空出一个位置,马上发出一个字节,又将接收端填满,然后接收应用程序又一次慢腾腾...这就是糊涂窗口综合症,一个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词。这个问题极大的浪费了网络带宽,降低了网络利用率。好比从大同拉100吨煤到北京需要一辆车,拉1Kg煤到北京也需要一辆车(超级夸张的一个例子,请不要相信),但是一辆车开到北京的开销是一定的... 问题1解决:窗口通告 对于问题1,很显然问题出在接收端,我们没有办法限制发送端不发送小分段,但是却可以限制接收端通告小窗口,这是合理的,这并不影响应用程序,此时经典的延迟/吞吐量反比律将不再适用,因为接收窗口是满的,其空出一半空间表示还有一半空间有数据没有被应用读取,和其空出一个字节的空间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可以限制接收端当窗口为0时,直接通告给发送端以阻止其继续发送数据,只有当其接收窗口再次达到MSS的一半大小的时候才通告一个不为0的窗口,此前对于所有的发送端的窗口probe分段(用于探测接收端窗口大小的probe分段,由TCP标准规定),全部通告窗口为0,这样发送端在收到窗口不为0的通告,那么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窗口,因此发送端可以一次性发出一个很大的TCP分段,包含大量数据,也即拉了好几十吨的煤到北京,而不是只拉了几公斤。 即,限制窗口通告时机,解决糊涂窗口综合症 问题2描述:发送端持续发送小包,导致窗口闲置 这明显是发送端引起的问题,此时接收端的窗口开得很大,然而发送端却不积累数据,还是一味的发送小块数据分段。只要发送了任和的分段,接收端都要无条件接收并且确认,这完全符合TCP规范,因此必然要限制发送端不发送这样的小分段。 问题2解决:Nagle算法 Nagel算法很简单,标准的Nagle算法为: IF 数据的大小和窗口的大小都超过了MSS Then 发送数据分段 ELSE IF 还有发出的TCP分段的确认没有到来 Then 积累数据到发送队列的末尾的TCP分段 ELSE 发送数据分段 EndIF EndIF 可是后来,这个算法变了,变得更加灵活了,其中的: IF 还有发出的TCP分段的确认没有到来 变成了 IF 还有发出的不足MSS大小的TCP分段的确认没有到来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