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从TCP到Socket,彻底理解网络编程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2-21 02:20:5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itworld123
导读:副标题#e# 进行程序开发的同学,无论Web前端开发、Web后端开发,还是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几乎所有的开发领域都会涉及到网络编程。比如我们进行Web服务端开发,除了Web协议本身依赖网络外,通常还需要连接数据库,而数据库连接通常是通过网络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另外,本文实现了一个基本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的程序,这个模式的通信在实际生产中几乎不再使用。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效率,通常采用异步模式,这些内容超出了本文的介绍范围,后续文章会逐渐介绍。

TCP协议详解

前文说了网络协议是网络中不同计算机信息通信的语言,为了实现交互,这个语言就需要有一定的格式。本文以TCP协议为例进行介绍。

TCP协议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其可靠性表现在2方面,一方面是保证数据包可以按照发送的顺序到达,另外一方面是保证数据包一定程度的正确性(后文详解为什么是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其可靠性的实现则基于2点技术,一点是具有一个CRC校验,这样如果数据包中的某些数据出现错误可以通过该校验和发现;另外一点是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号,这样就能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性,如果出现错位的数据包可以请求重发。

既然说到了格式,那我们先看一下TCP数据包的数据格式。如下图是TCP数据包的格式,包括原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和标识位等等内容,内容有些多,看着可能有点眼花。但从大的方面理解,这个数据包其实只包含2部分内容,一个是包头,另外一个则是具体需要传输的数据。在TCP协议的控制逻辑中,包头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它是TCP协议中诸如建立连接、断开连接、重传和错误校验等各种特性的基础。

图2 TCP数据包格式

包头的其它信息的含义都比较明了,本文仅仅介绍几个标志位(URG、ACK、PSH、RST、SYN和FIN)的含义。具体含义如下:

  • ACK: 确认序号有效。
  • RST:重置连接
  • SYN:发起一个新连接
  • FIN:释放一个连接

连接的建立

TCP在具体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连接。这里的连接并不是物理连接,物理连接基于底层的协议已经建立完成,而且TCP建立连接也是要假设底层连接已经成功,TCP的连接其实是一个虚拟的,逻辑的连接。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分别记录了各自接受到的数据包的序号,并且将自身设置为某种状态。在TCP协议中,连接的建立通常成为3次握手,从字面的概念可以看出,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3次确认的过程。

图3 建立连接的3次握手

TCP协议3次握手的过程如图所示,初始状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处于关闭状态。主要过程分为3步:

  • 客户端发送预连接数据包: TCP的连接是由客户端主动发起建立,客户端会发送一个数据包(报文)给服务端,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包中的SYN标识位为1。我们前文已经介绍,如果SYN为1,则说明为建立连接的数据包。同时,在该数据包中包含一个请求序列号,,该序列号也是建立连接的依据。
  • 服务端回复连接确认: 服务端确认可以建立连接(服务端不一定可以建立连接,因为系统中套接字的数量是有限的)的情况下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应答数据包。在应答数据包中会将ACK标志位设置为1,表示为服务端应答数据包。同时,在应答数据包中会设置请求序列号和应答序列号的值,具体参考图3.
  • 客户端回复连接确认: 最后,客户端再次发送一个连接确认数据包,告诉服务端连接建立成功。

从上面流程可以看出,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多次交互,这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建立连接是高成本的操作。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会减少连接建立的频度,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连接池,传输数据时直接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而不是新建连接。

有人可能觉得可以对建立连接的过程进行优化,比如将客户端最后一次的确认取消掉,觉得这个没有卵用。对于正常情况确实没有多大的作用,这里主要是应对异常情况。因为网络拓扑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在广域网中,有着数不清的网络节点,因此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因此,TCP协议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异常情况下的可靠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