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
时延当然越短越好,没有人会不喜欢短时延,但是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决定了短时延会造成高成本。信道编码依靠的是大数定律实现可靠通信,要达到信道容量,理论上需要无穷的时延。因此这个固有原理因素就决定了时延不能非常短。这里就不说其他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和反馈时延了。非要实现低时延也有方法,就是把效率降低,用很高的信噪比去实现很低的速率。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任总一直在说,大速率、低时延的通信技术还没有实现。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技术。 要知道人的感官时延大概是100毫秒左右,所以4G 几十毫秒的时延是比较合适的,1ms的时延对人没有意义。所以,只要有人参与的应用,就不需要低时延。比如常用的微博微信,甚至是很多人认为需要低时延的手机游戏,在WiFi上不都玩得挺好吗。 自动驾驶是被广泛误解为需要低时延的应用。你可以经常看到有文章说,低时延使得刹车距离更短,从而更安全。 但是这要基于一个假设,就是刹车指令是通过5G网络从远程控制中心传送给汽车的。 显然实际的解决方案不是这样。 象刹车这种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指令,只能由车在本地产生,采用尽量短的回路。依靠网络传输的,是路线规划和路况信息这样的对可靠性和时延没有特殊要求的信息。Google汽车已经跑了几百万公里了,并不需要一个低时延的网络。甚至没有网络的时候,汽车也应该能跑,这是起码的要求。 基于同样的原因,象无人工厂这些工业应用也无法通过5G网络实现。5G是一个公共网络,对经济性的要求决定了它无法达到工业级的可靠性。不是说技术上做不到工业级的可靠性,而是能做到也不做,太贵了公众用不起。所有的工业应用必须用专线。 远程手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这个话题,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很高大上的技术叫“网络切片”,意思是在5G网络上切出一个高可靠性的通道出来,用来满足工业应用。 但是这实际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最薄弱的一环。如果5G网络采用统一的硬件设施,如果不想多花钱,就已经决定了这是一个民用级别的可靠性,是不可能在软件上做点工作使之达到工业级的可靠性。 就像特朗普车队,要清道、设岗,要有探路车、开道车、救护车、通信车、陆军一号这些硬东西,要花大把的银子。单靠在大街上挂几个标志是无法保证总统安全的。 虽然低时延高可靠性(uRLLC)是5G定义的三大场景之一,但是这与5G作为一个公共网络的基本特征相矛盾,是绝无可能实现的。 刚才所说的自动驾驶和无人工厂,属于物联网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聊聊普遍意义的物联网。 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说的就是物联网。5G使我们的社会从互联网发展到万物互联的社会。 虽然普遍认为目前处于物联网爆发的前夕,但是有个问题,物联网未必是移动通信的菜。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