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底HTTP和WebSocket协议
发布时间:2019-07-05 04:52:3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TheAlchemist
导读:副标题#e# 那天和boss聊天,不经意间提到了Meteor,然后聊到了WebSocket,然后就有了以下对话,不得不说,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会大不相同。 A:Meteor是一个很新的开发框架,我觉得它设计得十分巧妙。 B:怎么个巧妙之处? A:它的前后端全部使
Status-Line的内容首先是协议的版本号,然后跟着返回码,最后是解释的内容,它们之间各有一个空格分隔,行的末尾以一个回车换行符作为结束。定义如下:
返回码 返回码是一个3位数,第一位定义的返回码的类别,总共有5个类别,它们是:
RFC2616中接着又给出了一系列返回码的扩展,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会用到的,但是那些只是示例,HTTP1.1不强制通信各方遵守这些扩展的返回码,通信各方在返回码的实现上只需要遵守以上边定义的这5种类别的定义,意思就是,返回码的第一位要严格按照文档中所述的来,其他的随便定义。 任何人接收到一个不认识的返回码xyz,都可以把它当做x00来对待。对于不认识的返回码的响应消息,不可以缓存。 Header RFC2616中定义了4种header类型,在通信各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请求头可以被扩展的(可信的扩展只能等到协议的版本更新),如果接收者收到了一个不认识的请求头,这个头将会被当做实体头。4种头类型如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