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深入原理学习之–TCP长连接与心跳保活

发布时间:2019-09-23 23:57:21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互联网架构师精髓
导读:副标题#e# 前言 可能很多 Java 程序员对 TCP 的理解只有一个三次握手,四次握手的认识,我觉得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 TCP 协议本身稍微有点抽象(相比较于应用层的 HTTP 协议);其次,非框架开发者不太需要接触到 TCP 的一些细节。其实我个人对 TCP 的很多细节也

注意和 HTTP 的 KeepAlive 区别对待

  • HTTP 协议的 KeepAlive 意图在于连接复用,同一个连接上串行方式传递请求-响应数据
  • TCP 的 KeepAlive 机制意图在于保活、心跳,检测连接错误。

这压根是两个概念。

KeepAlive 常见错误

启用 TCP KeepAlive 的应用程序,一般可以捕获到下面几种类型错误

  1. ETIMEOUT 超时错误,在发送一个探测保护包经过 (tcp_keepalive_time + tcp_keepalive_intvl * tcp_keepalive_probes)时间后仍然没有接收到 ACK 确认情况下触发的异常,套接字被关闭
  2. java.io.IOException: Connection timed out
  3. EHOSTUNREACH host unreachable(主机不可达)错误,这个应该是 ICMP 汇报给上层应用的。
  4. java.io.IOException: No route to host
  5. 链接被重置,终端可能崩溃死机重启之后,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报文,然物是人非,前朝往事,只能报以无奈重置宣告之。
  6. java.io.IO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总结

有三种使用 KeepAlive 的实践方案:

默认情况下使用 KeepAlive 周期为 2 个小时,如不选择更改,属于误用范畴,造成资源浪费:内核会为每一个连接都打开一个保活计时器,N 个连接会打开 N 个保活计时器。 优势很明显:

  • TCP 协议层面保活探测机制,系统内核完全替上层应用自动给做好了
  • 内核层面计时器相比上层应用,更为高效
  • 上层应用只需要处理数据收发、连接异常通知即可
  • 数据包将更为紧凑
  1. 关闭 TCP 的 KeepAlive,完全使用应用层心跳保活机制。由应用掌管心跳,更灵活可控,比如可以在应用级别设置心跳周期,适配私有协议。
  2. 业务心跳 + TCP KeepAlive 一起使用,互相作为补充,但 TCP 保活探测周期和应用的心跳周期要协调,以互补方可,不能够差距过大,否则将达不到设想的效果。

各个框架的设计都有所不同,例如 Dubbo 使用的是方案三,但阿里内部的 HSF 框架则没有设置 TCP 的 KeepAlive,仅仅由应用心跳保活。和心跳策略一样,这和框架整体的设计相关。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