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共建共享:简单“省钱”思维不可取
因此,在现在这个时点双方决定以200M载波共享形式来进行5G网络共建,意味着包括基站和天线配套设备在内的产业链都需要按照新的技术标准重新设计和研发新的产品,并且必须要投入新一轮的实验室测试和现网试点测试之后,才可以用得到成熟验证的产品启动5G共享网络的建设。 所以虽然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9月19 日召开的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开展5G共建共享的创新合作模式会使得“网络建设更快”,但其前提还是要看5G设备产业链的响应速度能否在短时间内跟上运营商骤然生变的市场需求。 临近9月下旬,中国电信正式通知参与5G体验活动的用户,原计划到9月底截止的5G体验活动推迟到10月底结束。这也意味着此前业界预计的三大运营商将在10月进行5G业务商用放号并正式执行5G资费套餐的计划至少延迟了1个月时间,这或许也与联通和电信的5G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刚刚签署,还有大量细节工作需要研究和落实有关。 (三)共建共享将挑战5G运营与服务质量 根据共建共享的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在“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的前提下,联合确保5G网络共建共享区域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及服务标准统一,保证同等的网络服务水平。 因此,虽然联通和电信在5G网络建设上成为了可以共享的合作伙伴,但在5G市场运营上,双方非常明确还仍然是竞争对手。但“同等的网络服务水平”能否靠这一份协议就能在实际执行中得到保障仍然存疑,比如说一方用户的网络质量投诉能否在负责网络运维的另一方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特别是在将来5G网络通过SA架构服务于垂直行业客户之后,行业客户对于网络资源调配的及时性将大大提高,当一方客户的需求遭遇覆盖或规模瓶颈,负责网络投资和建设的另一方如何在没有产出的情况下考虑建网投入? 即使理想化地假设通过合作协议能够确保双方“同等的网络服务水平”,那双方又如何在5G运营和5G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难道为了争抢客户,又要回到价格竞争的老路上去? 特别在双方的承建区域划分上,除了15个大城市和广东、浙江两省之外,基本上是按照传统实力占优的原则将北方8省分配给了联通,南方17省分配给了电信。这样的划分或可能在5G网络建设和运维中充分发挥各自在当地的资源优势,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但同样也有可能在当地的5G运营和服务上造成强者恒强、一方完全压倒另一方的局面,最终导致不具备网络资源主导权的一方在当地5G市场上完全丧失竞争能力。 这样的结果虽不是双方进行共建共享的合作初衷,但对于希望从运营商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服务和更优体验的5G用户而言却是最大的损失。 特别是在5G共享基站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当前NSA架构下,5G共享基站与双方各自的4G基站和4G核心网都涉及到锚定、改造等工程实施问题,在5G独自承建区域双方存在不对等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双方资源保证5G共享基站建设不对现网4G用户的服务质量造成影响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前,在三大运营商独自进行5G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频率调整和网络升级等影响到4G现网的用户体验,一度造成了用户认为运营商刻意对4G进行降速的误解,导致三大运营商纷纷发布公告进行辟谣,但已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