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VR,我们为什么认为会在2020年复苏?
此外,在辅助手术之中,VR还可以通过与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于肿瘤手术之中。以百洋科技曾经此前的BSO影像解决方案为例,这些前沿技术的结合可帮助医生在术前进行规划,可对神经、骨科等手术进行术前手术计划,术中定位导航,并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以骨瘤切除手术为例,通过BSO的CT-MR多模态影像融合术前辅助系统,医生可在术前选择通过VR分析影像了解肿瘤的范围,判断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边界,精确判断了手术的切除范围。 印度公司ImmersiveTouch也着手于此。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的一位外科医生便曾使用了ImmersiveTouch Mission Rehearsal虚拟现实手术平台,分离头部共同连接的暹罗双胞胎。使用VR支持下的触觉机器人,40余名院内外的外科医生能够将自己沉浸在3D虚拟手术室中,看到连接的组织,讨论解剖结构,并多次论证手术途径,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手术方案。 信息化 相比之下,第三类从事VR信息化相关产品设计的企业分布得较为广泛,有些面向临床辅助系统;有些致力于VR云平台的打造;有些尝试创造一个VR专用的“PACS”系统……但这些应用通常不是企业的主要业务,只是其信息化业务的分支,这里不做具体讨论。 硬件的衍生 使用过VR的人们大都能深切体会到,如今的VR头盔搭配优质的游戏、完美的环境音效,的确能够为我们提供毫无违和的二次元立体体验,但视觉、听觉终归只是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之一,缺乏触觉反馈的VR世界,始终让人有些出戏。 手术室中的医疗培训同样如此,如果给了医生虚拟的手术刀,给了切割后的视觉画面,但却没有触觉的反馈,医生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切到了目标部位呢? 所以,很多初创企业厂商把眼光放到了VR头盔的配套设备上,譬如VR皮肤和“重力手套”,为用户营造虚拟触感。一方面,用户的确需要这样的装置以完善VR体验,另一方面,传统的VR头盔市场早已被蚕食殆尽,HTC、SAMSUNG等大巨头颇有垄断这一可穿戴设备之势。2019年12月,美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HaptX便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飞速进步,在2019年11月《自然》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报告了一种可以贴在皮肤表面的柔性触觉模拟装置,它利用毫米尺度的机械振动产生触觉感受。这种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控制与供电,不使用电池,与以往的设计相比更加轻便。 如果兼具了模拟下的触觉和视觉反馈,那么要用这样一套系统进行医生手术培训已然没了问题,而对于老年用户或神经类疾病的用户,这样的设备或许能够让使用者更觉真实。不过,怎样将视觉作用点与触觉作用点精确地结合起来,依然是一个需要时间、需要资金来慢慢解决的问题。如果克服了这个问题,我们离成瘾的“闪回”似乎也就没那么远了。 资本角度看发展 既然VR技术如此美好,但为何仍在近年来陷入困境,饱受质疑呢?在医健领域,谁来为医疗服务升级付费,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