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从看脸到读心:深度理解人的视觉技术走到哪了?

发布时间:2020-05-19 02:56:23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本文整理自微信公众号“AI科技评论”(ID:aitechtalk),作者蒋宝尚。 “视觉智能已经从最初的看脸走向了对人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更为准确的说,人脸识别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面,有了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人脸识别之战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以后更多的考

上述的工作主要是基于物理模型,从脸部皮肤中分割出一个典型的区域,然后提取颜色变化信息,进行频谱分析,然后估计人的生理特征。

从看脸到读心:深度理解人的视觉技术走到哪了?

深度学习的出现再次改变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

2018年,中科院计算所山世光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直接把提取信号送到神经网络中进行学习。

从看脸到读心:深度理解人的视觉技术走到哪了?

具体而言,其提出的是一个名为RhythmNet的端到端的可训练心率评估器,利用AI和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来应对头部运动和光线变化方面的挑战。整个过程分为三部分:在ImageNet上预训练,然后将数据馈送到深度神经网络里面,最后对真实人脸心率信号精调。

但是训练过程中数据量小成了约束。当时最大的人脸心率数据集也不超过50人,深度模型容易过拟合。于是他想到人为加上弱周期性的信号去完成预训练,如此便能生成大量的数据。实验结果在标准数据集上HRrmse做到了4.49(最好的指标是6.23)。

但是用来训练的数据存在一个问题——人的心率分布是不均衡的。大多数人的心率都集中在60到90之间。120、130此类的数据非常少。用这样的数据做训练,显然会存在偏差。

从看脸到读心:深度理解人的视觉技术走到哪了?

山世光采用的方法是对人脸心率数据增广,即在时域中进行上、下采样,这样训练集里面的心率的数据范围就会更加的广泛,且能获得相对更均匀的心率数据。

微表情分析

对微表情的研究,方法上类似人脸识别,包含检测和识别两个具体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先从一段长视频中把发生微表情的视频片段检测出来,然后识别该微表情属于哪一类微表情。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