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已到绝境,美国为何“纵虎归山”?
比亚迪半导体业务有智能控制IC、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是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厂商。IGBT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一直以来比较依赖海外进口,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率先开启了国产替代。 在比亚迪的募投公告中关于资金募集用途有这样一个点比较有意思,“加强比亚迪半导体第三方客户拓展及合作项目储备”。这个第三方客户是谁?而就在6月15日之前,有媒体爆出比亚迪汽车日前已经与华为麒麟芯片签订合作协议。比亚迪的官方的回应是“目前暂无信息,以官方声明为准”,这可能是募集资金期间的敏感期,不方便透露的常规做法。 不论是闻泰科技,还是比亚迪半导体,它们都是成立多年而在近两年行业危机出现后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而随着后续资本的持续介入,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总结我国半导体产业之所以羸弱,“智能相对论”以为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国内一直有美国成熟且相对廉价的产品可以用,在“头部效应”明显的高科技行业,国产企业难以谋取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二,在“制裁”开始之前,国内资本基本上都不太青睐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没有资金支持,研发就难以跟上国际技术的发展步伐。 美国的最终目标是压制中国整个芯片行业的发展进程,从而让美国企业持续保持其相对优势,它“制裁”华为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但是现在美国发现,它不仅搞不死华为,反而激起了更多资本流向芯片产业链,并使其出现了崛起的势头。所以,美国最终放过华为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钛媒体作者介绍: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AI产业新媒体;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