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助力,“智慧交通”时代加速到来
目前,全国“智慧交通”领域正迎来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国投身“智慧交通”行业的企业数量接近109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累计融资总额已超20亿元。 其中,广州市作为全国最早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城市之一,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初创企业在此进行“人工智能+交通出行”领域项目的研发、落地。 “广州市政府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在一线城市中尤为突出。其中,IAB计划就充分展现了广州积极、开放和与时俱进的态度,”文远知行首席运营官张力表示,广州目前在人才、政策、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帮助其团队在业务研发、路测等各个阶段取得进展。 企业方面表示,未来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明确相关领域政策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以目前出行场景中大量运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佳都科技市场发展部经理张新房表示,“如何划定用户隐私侵权的界限,确保数据安全,这都是我们希望政策能够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同样,在“无人驾驶”领域,企业也呼吁相关政策的落地:“广东省的无人车辆暂行法规刚刚公示,目前我们也期待着广州市能尽早宣布、出台自动驾驶路测的暂行法规,帮助规范企业的发展行为。”张力说。 政策以外,部分企业还表达了希望加强技术创新及政企合作的心愿。“目前我们的芯片核心技术、专利还掌握在国外专家手中,这不太利于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力。”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少文指出,“未来我们仍然要鼓励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同时,“我们希望达成良性的政企合作。”佳都数据董事长谭宁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提供平台支持,而企业在项目落地后收集到的数据又可以反过来充实政府的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他希望政府、行业协会未来能充分发挥牵引、驱动作用,主导生态圈中各企业间的对话,以期推动交通行业的大发展。 观点:2020年广州,要基本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体系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认为,2020年广州,要基本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体系。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广州在政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其中,今年3月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指出,要发展智能运载工具,重点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探索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从广州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看,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构建、形成智能交通大数据体系,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相关企业在技术、数据方面的加持 。当下,全市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工业用地指标都重点向IAB产业倾斜,而“人工智能+交通出行”产业在上述倾斜性政策的支持范围内,所以整体政策环境对于相关企业及智能交通大行业的发展相当有利。 事实上,不管人们是否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无法阻挡,在交通领域也是一样。当下,自动辅助停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交通智能感知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从各个环节进入交通领域。今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类在识别、感知等方面的作用可能会被计算机取代。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