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实干家的热土:这些城市正在成为“头雁”
而对于新基建平台之于创新力的缔造,重庆和西安也各有两条范式。其中,重庆的关键词为「开放联动」,比如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于2019年9月基本建成,是我国唯一一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数据专用通道,具备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低丢包特点。目前,已有50家中新企业(机构)在应用此通道,涉及远程医疗、智慧物流、协同研发、高清视频等十多个核心领域。 重庆正在充分发挥通道性能优势,加快建设中新国际超算中心,提升重庆高性能计算能力;以重庆—新加坡为枢纽,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设数字化产品出海平台,打造西部地区出海产业中枢;在数字内容、跨境电商、智慧医疗、智慧物流、高清视频务等领域,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合作示范项目,深化中新合作,拓展数字贸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西安则更注重「成果转化」。西安科技基础雄厚,科研实力较强,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127万人;有科研机构65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两院院士60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0万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许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与“西安科技”有关,但是如何推动“西安科技”向“西安智造”迈进,就需要打通从科研到市场转化的“通道”。 因此,西安持续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合作联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等方面建设工作,旨在推动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这项工作也硕果累累:去年西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达到482亿元,占GDP比重为5.16%,比2000年增长高达18.1倍。 新名片:新基建中国城市规模化落地范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现场感慨,“中国新基建需要好的顶层规范范式,而上海、重庆、西安的经验范式非常互补,且突出了城市特色。”对于重庆和西安的创新力建设,正好“一个是传统产业升级,一个是新兴产业发展,它们都是新基建包括所包含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体现”,而这些“头雁”城市的经验范式,在他看来,也为中国新基建规模化发展注入可能。 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 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未来必将有更多范式出现,城市的全场景智慧,也必将成为现实。而徐惠丽在对话中表示,上海已经将全场景创新贯穿新基建规划的始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