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18年:盘点QQ那些错过的和没有错过的风口
但是,无论是没做,还是做了没做成,最终QQ都错过了电商这个亿万级的市场,同时连带的则是也错过了在PC时代的支付市场——当年的财付通和支付宝相比,简直弱到爆。这个遗憾,不仅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阿里,同时也为现在微信和QQ拼命和支付宝进行社交攻防战埋下了伏笔。 假如,QQ当时真正弯下腰把拍拍做起来了,恐怕现在整个互联网的格局都要变一变了。 6, 抓住了社交网络的爆发期 Facebook在国内的横空出世给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启发,包括当时的校内网、开心网等等一批网站都迅速发展了起来。在当时,这些网站的社交属性几乎可以跟QQ媲美,一时瑜亮。 但QQ当时有一个最主要的杀手锏——QQ空间。记得看过一个数据,在人人网(原校内网)最鼎盛的时候,它在社交平台的市场和用户占有率都跟QQ空间不在一个档次。虽然当时的偷菜、移车位等游戏非常火爆,但是QQ空间的迅速跟进,立即就让用户进行了转移。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出Facebook”,我个人觉得,当时QQ依靠QQ空间对于人人网和开心网的阻击,彻底粉碎了中国Facebook的梦。 QQ空间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为QQ从IM过渡到了一个整体的社交平台,更为其之后的Feeds广告打下了基础——现在很多企业的眼里,QQ空间的Feeds广告都是最优质的资源。 7, 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期 从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间。尽管当时微信已经跃跃欲出,但QQ在移动互联网前期实际上并没有跟上脚步。 可以理解,对于社交平台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最大改变就是关系链增加了手机通讯录,QQ没有跟进,其原因可能是考虑到运营商的风险,腾讯为了保护QQ没有直接拿王牌产品去冒险,抛出微信只是为了试错。但是这种保护性的措施,最终却让QQ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前1-2年的发展,并且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内部的竞争对手——远比之前MSN、人人网强大的竞争对手。 直到2012年开始,QQ才进入到了移动转型期,包括前期对在线离线状态的调整、通讯录好友的关联等等,这个时候QQ才算作是一个合格的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好在“好饭不怕晚”,QQ在之后一系列迅速的版本迭代,让QQ终于找到了节奏。但这个时候,QQ其实已经无法忽视、更无法压制微信的发展了。为此,QQ其实错过了很多本该属于它的红利,公众号、支付等等。 然而,这并不算是终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迅速吃透了人口红利,这个时候互联网平台更多的开始重视年轻人。而QQ敏锐的抓到了这个关键点,迅速进行了娱乐因素的结合,包括很多类似于《疯狂动物城》、《独立日2》的电影合作、很多类似于厘米秀、日迹等等的趣味功能。到目前QQ有超过6成的90后用户,包括很多00后用户都是QQ的忠实用户。这个基础上,QQ显然具备了再一次王者归来的资格。QQ能否重现当年打败MSN的辉煌,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8, 抓住了IP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互联网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很难再有质的突破的时候,IP概念的横空出世,包裹了人们满满的情怀和人民币。《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老牌IP再一次重振雄风,《琅琊榜》、《甄嬛传》等新的IP一再出现。实际上,IP其实就是将之前的版权概念进行了拓展,从之前单一授权变为了直接产业链的支撑。 在这一点上,QQ可以说非常敏锐。作为中国最大的IP,没有之一,QQ开始对自己的企鹅形象进行拓展,并且发展出了QQfamily的形象,一方面QQ对IP进行深度打造,推出漫画、故事等等形象,同时进行衍生品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断的进行跨界合作,对IP进行授权。这对于QQ来说,可是提供了非常大的能量,不仅仅是对于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内容化的东西,吸引了年轻用户,同时也为自己的盈利产生了影响。 几个月前,Line成功上市,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点就是Line对于自己IP的使用,在这一点上,QQ其实并不落后。之后,QQ能否依靠IP获得更大的成功,可以说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 9, 错过了O2O和智能手机 由于QQ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并没有能够迅速的跟进,使得其在后来大多时候都是在赶路,这也就造成了其无暇顾及O2O的迅速发展和一波智能手机的换机潮。 这个风口造就了很多企业,美团在O2O里乘风破浪,成为移动互联网炙手可热的企业,小米、华为甚至OPPO也都抓住了智能手机的热潮,在硬件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