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校园贷十大现象,重灾区名副其实
2016 年 3 月 9 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在青岛跳楼自杀。他则借用同学名义,先后通过各种网贷平台贷款,总金额超过 58 万元。从 2015 年开始,小郑就开始接触各种网络贷款,种类达到了数十个。至案发,小郑已经背负上百万的债务。 大学生小魏也是这样的情况,他先后在 20 多个校园贷平台上借钱用于赌球,最后借了 30 多万,要账公司各种威胁与催账,小魏一度喝农药自杀,幸好及时发现被救回。 2016 年 10 月上旬,广西南宁一名大学生小陆,以做生意为名向同学借款 160 多万元,却因赌博有 90 万元无力偿还,留下遗书自杀。 西安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小王,一直想靠炒股为自己毕业开公司挣到第一桶金。在没有股金的请款下,在多家校园贷平台借了三万多元,委托给股票公司帮起炒股,但这家股票公司是一个违法黑公司,投进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为了还清欠款,他又在一些平台贷了一些钱,还借了同学 2000 元钱。目前,他已经还了60%的借债。 虽然巨额债务是因为网络赌博,如果没有网络借贷等可以轻松借到钱的渠道,也就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这么多债务,可能也就不会发生这一起悲剧。网络借贷,对于自制能力差管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来说,就如魔鬼的诱惑一般。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买有买卖就买有杀害,没有赌博就没有借贷。 但我更惊讶于赌博、赌球是怎么进入校园的,莫非这些违法组织也有校园渠道?另外,虽然学生参与各种赌博、赌球等各种博彩性的非法活动,与借贷平台没有直接关系,但并不能排除赌博、赌球就是校园贷相关联产品的嫌疑。 现象六:诱导借贷,鼓励“拆东墙补西墙” 校园贷,最偏爱刚入象牙塔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大一新生。往往会通过诱导性宣传,送礼品“有着数”,吸引学生开户,开通“信用钱包”,进行大额借贷消费。还有一些宣传语中透露着赤裸裸的穷富歧视信息,并鼓励他们追求物质享受,以刺激学生购买各种商品。 有媒体记者调查显示,在办理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有34.21%的大学生认为是“校园贷”激发了他们超前消费欲望;18.4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引发了炫富和攀比,使有些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陷入“校园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校园贷们通过“刷楼”易拉宝、海报等进行各种地推。在大学城等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到处可见校园贷以及小额借贷海报,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iphone、笔记本电脑、高级化妆品、动辄千元的球鞋等商品信息。至于网络推广渠道,那就更多,大学生只要想了解校园贷,就能通过搜索、贴吧、QQ群等获取各类校园网络借贷的信息,其中充斥着各类“校园贷”的小广告,言语煽动、条件诱人。不了解行业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包装后的诱导信息进行贷款,只有贷款之后才知道这个坑有多深。 最为可恨的是,在学生贷款之后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平台及中介会鼓励他们在其他平台借贷还他们,或者介绍其他借款中介放款给学生,以还清他们的利息。中介们鼓励学生拆东墙补西墙,但往往这些中介或平台是互相关联的,勾结起来让贷款的学生一步步陷入巨额债务的深渊。如果没有这些鼓励与怂恿,学生不至于会背上巨额债务,那么中介们又怎么赚更多的钱? 现象七:休学停课,荒废学业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