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啪啪打脸简史,话不要讲太满…
当然,必须承认,中国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国情和特色,所以QQ实际上远远突破了icq的格局,所以hao123 在美国没有模版,所以丁磊可以通过sp和游戏杀出一片天,而ebay在并购易趣后依然被淘宝打败。是的,上帝视角在中国,并不是万试万灵,但那些在中国互联网大潮中赚的盆钵满满的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已经证明了很多,你其实不需要真的算无遗策,只要比那些视野狭窄的人多看到一些就可以了。 而今,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端的体验和进展,已经开始从跟随者变成领先者。(请恕我说一句恶毒的话,如果当年不是因为扶植所谓国标而实际上是洋垃圾的TD-SDMA,整整错过了四年3G网络的启动时间,我甚至怀疑中国已经能够霸榜全球移动互联网,从硬件到软件,除了苹果外,通杀。今天不展开这个讨论) ,当我们走向海外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新兴地区和国家,我真有这种感觉,简直是开了上帝视角。 东南亚很多国家,文化习俗与中国相近,互联网发展水平远逊于中国,而发展速度却不慢,现在非常多的中国公司,中国投资商以及中国创业者都看上了这块,而且效果斐然;比如昆仑万维把持了泰国和越南的移动游戏畅销榜,腾讯和阿里分别通过投资正在掌握东南亚最大的游戏(garena)和前三的电商(lazada)平台。此外东南亚流行的各种聊天工具如zalo,beetalk,link,等等幕后都有中国厂商的影子。其他有中国资金背景的创业公司也越来越多。而这时候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呢?当地的企业和当地的资金,对市场的反应太迟钝了!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太保守了! 这让我想到了, 15 年前的中国,我们太多所谓从业者,面对西方.com 趋势的冲击,不也是如此迟钝和保守么?! 直到此刻,我才真的体会到十五年前,人家海外资金冲进来席卷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视角和感受。也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这种视野格局的差距对决策的影响有多大。 去年,我看到魏方丹搞了一个海外的社群,感觉这里潜力很大,撺掇他离职创业,今年,白鲸社区发展得非常好,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热潮已经如火如荼。但很多人依然有看不清,看不准的情况,其实,你用历史来看未来,很多事情就看的透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世民说的) 比如我的一个常用的判断方式,去看一个国家的移动应用免费榜单,看什么呢?看top榜单应用类型分布,看这个意义在哪里呢?你看他们国家的热门应用类型分布就可以知道他们当前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会走向什么阶段,从大的方向说,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是经历三个阶段,但pc互联网的历程长,移动互联网的历程短,第一个阶段是工具类,你有个电脑,有个手机,不知道干嘛,装东西玩, 2000 年左右最火的是什么网站啊,下载站,破解站,当年破锣高的个人网站访问量国内前十,那真是刚需啊。 移动互联网一开始也是,各种工具类应用先火,然后就是娱乐类,听歌,玩游戏,看小说,几乎同时社交类就起来了,再往下生活类,各种电商,折扣,团购,订票订房,健康,理财等等等等,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都是这个顺序,当然这里还存在更细的顺序和逻辑(比如随着带宽和流量资费,热点领域从音频到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挖一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