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联盟2017暑期网络招聘诈骗数据报告
虚假信息泛滥,招聘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平台作为网络运营者,对其平台发布信息的真实、安全性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用户发布传输的信息进行严格管理,这就需要为线上服务部署提供最佳的审核机制和安全防护。如今,业务安全已经成为安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最大的痛点,如何避免李文星一类事件的发生,提升用户安全体验,保障平台业务健康运转,是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虚假信息泛滥,变相收钱依然是虚假招聘的主旋律之一,在面试或录取过程中,有的公司或中介机构要求应聘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培训费、体检费等等名头繁多的费用,承诺转正就退还,或折算成工资日后发放,但过一段时间就找理由“辞退”应聘者。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就业急迫心理打造出“培训贷”这种疯狂捞钱的变种网贷。打着招聘的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名,在面试中让应聘者以“低压力分期还款”的方式,贷款接受高价培训。公司从网贷平台得到学费,但培训质量却难有保证或直接就化为泡影。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安排工作,结果就是应聘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征信,无奈地去还这些“培训贷”。 还有些倒卖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专门通过招聘的方式搜集个人资料。他们对外宣称企业储备人才,招聘职位长期有效,对应聘者来而不拒,除去个人简历外,大肆索取应聘者的身份证件、学历证明、家庭户口信息等详细的资料,甚至扣押原始材料或要求交纳照片、复印件才能面试,随后将这些信息打包转手卖给下游的诈骗团伙。受害者因此可能遭受广告骚扰、精准化的电信诈骗或是被冒充身份对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违法犯罪活动:洗脑大法好 创业梦想高 以招聘为名,吸收应聘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今年以来新兴的诈骗手段,专门针对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群体,依靠巧妙的包装和洗脑坑害了许多年轻人,许多被害者甚至直到案发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违法的。 以李文星事件为代表的传销组织是最传统的一种,不法分子往往会引导应聘者前往地址模糊之处或外地面试,到达附近之时对方会派人来接,受害人就此被控制人身自由,被迫为传销组织卖力。而更多的传销活动已经趋向互联网化和精神控制,不法分子会将组织包装成高大上的科技企业,打造一个莫须有的新型电商、爱心公益、金融互助等创业项目,租用高档写字楼,看起来正规无比。招聘大学生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训练话术甚至还进行考试,反复洗脑后以高额提成激励其发展自己的同学、朋友成为下线,却声称这是在铸就梦想,改变世界。一大批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被高薪和梦想吸引,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和实施者。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