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却不了解 看看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二维码虽然为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带去了极大便利,但根据辩证法的原理,任何事物都伴随着好与不好两个方面,都是双刃剑,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它具有优势的一面,还应该辩证地识别出它的不足。 根据国际专业机构发布的 2012 年《全球手机安全报告》显示,仅 2012 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便查杀出多达 17000 多起的恶性软件,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钓鱼网站及木马病毒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传播的。 钓鱼网站通过二维码传播 其实细想下我们有时确实会遇到这种情况,例如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扫到一条二维码,随即手机界面会跳出一个链接地址,提示下载某某软件,而这个软件有时候就是不法分子们的障眼法,极有可能是某类病毒或吸费木马伪装的。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核实该链接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而当提示下载陌生软件的时候,最好也不要出于好奇而落入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二维码传播木马病毒骗取钱财 再举一个例子,之前曾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则消息,称一名网友在街边一个电线杆上扫到一个二维码后,自己手机账户中刚刚才充值的一百元话费便消失了。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该网友扫的仅仅是一个类似网络交友的二维码,并未要求下载任何APP。之后他的手机经过检测发现,是由于扫码导致病毒植入,致使其话费被窃,可想而知如果二维码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的结果是多么可怕。 二维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这些首先,根据公安机关与专业研究机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常见的恶性二维码其实都很难直接窃取我们手机中的话费,而是通过诱使大家下载某种非法应用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因此,当我们在任何时候下载手机应用,都需要通过合法且正规的渠道,比如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或是一些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正规应用市场等等。 尽可能使用手机自带的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 其次,要改掉见码就扫的习惯。如今不法分子用来诈骗钱财的手段不胜枚举,让人防不胜防,相信大家都曾在某些场合下看到诸如“扫码送流量”、“扫码拿大礼”等字眼,很多朋友便经不起诱惑扫了码,结果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发生。所以,切记一句老话,占小便宜吃大亏。 切勿轻信“扫码有礼”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