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公司起名喜欢用动物、植物和叠词

发布时间:2017-11-01 04:33:42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大象公会
导读:副标题#e# 好名字让人过目不忘、易于传播,寓意美好但不好记的名字是失败的名字。 文|黄章晋 陈国良 汽车业和房地产业毫不相干,但它们为自己的产品起的名字,看上去都是请同一位大师,比如都特别喜欢用轩、朗、逸、度之类字眼,尤其是对锐、睿、瑞这三个同

不过,企业自己或给产品起名时,寄托美好寓意是一种长久的传统,尤其是中国传统老字号,更是偏爱寓意美好的字,而且它们大都是三个字,譬如内联升、瑞蚨祥、荣宝斋、全聚德、同仁堂、月盛斋、老正兴、采芝斋……

相比百年老店们喜欢用瑞、恒、通、达、德、仁、隆、裕、福、盛、同、光、康、宝等寓意美好的字眼,中国当代企业,在品牌上则偏好睿、尊、享、尚、信、荣、华、雅、优、佳、豪、爵等寓意美好的字眼,尤其是房地产业和汽车业。

无论是老字号还是当今的新品牌,比起典型互联网企业喜欢用的名字,认知和记忆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大家都同时在非常有限的好词里扎堆时,就更容易搞混,但大家在动物里扎堆却不会,比如家政公司叫黄鼠狼,月嫂公司叫袋鼠的,你不会因为两个都带个鼠字而搞混。

名词更容易被记住,还体现在一些概念的传播上,如果一个概念有准确但复杂的描述性名称和易记的名词性名称,一定是后者取代前者,譬如「学龄前儿童为获得更丰厚奖励的自我延迟满足实证研究」一定会被「棉花糖试验」取代。

甚至同样是两个名词性的名称,如果一个更准确直观,带有一定描述性,另一个不准确直观,但不带描述性,通常是后者的组合更容易被广泛使用,譬如准确且带有描述性的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会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取代。类似的例子还有路西法效应、巴甫洛夫定律等。

名字的进化与观念的进化

从传播角度看,典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名字非常容易被记忆传播,它们的取名观念大大领先于时代。

不过,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先驱诞生时,取名与同时代其他企业并无明显不同,要么是希望在名字上突出的自己“高精尖”特征,要么是强化中国之类的概念或符号,当时互联网公司是舆论关注焦点,他们不必考虑名字易记传播的问题。

中国门户网站普遍喜欢用动物卡通形象,其实那是在腾讯的企鹅无意中成为一种图腾和象征之后,大家受启发的结果。

▍ 1999 年 7 月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曾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后一蹶不振,最终没能逃脱被出售的命运

而当年中国企业刻意模仿的雅虎、亚马逊、谷歌等美国公司,起名并不追求科技感,反倒与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一样,不自觉地遵循更容易被人记住的原则。当时像美国互联网公司一样起名的,唯有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

从「中国互联网元年」到今天才刚刚 20 年,就经历了好几轮各领风骚三五年。残酷的优胜劣汰和风口变换,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起名上与同时代的其他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偏好差别。

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竞争烈度和创业家学习能力上的整体差异——中国互联网行业,是进入门槛限制最低,规则最公平简单,竞争最剧烈残酷,对赢家奖励最高,因而集中了中国最优秀人才的领域。

由于远超传统行业的压力和考验,中国互联网创业家们在自我知识迭代、观念刷新和眼界的开阔上,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其他行业的企业家,即使在当今世界也是第一流的。

中国互联网的动物园化,是注意力竞争艺术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体现。虽然没有人向他们集体传授互联网起名技巧,但相同压力环境下,大家的竞争策略不自觉地趋同。

当然,或许还有市场筛选的原因,喜欢用动物名、植物名和叠词的互联网公司虽然越来越多,但并非大多数,但只要在记忆和传播中占据领先优势,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起名带有前述强烈互联网特征的企业,大都集中在用户体验竞争最为剧烈的门类中。另外,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植物名少于动物名,实在是因为人们能辨认的植物远远少于动物。

传统企业之所以不会不自觉地运用最符合记忆和传播原则的命名方式,实在是因为竞争烈度、强度,以及名字是否易于被传播记忆的重要性,远远没有达到互联网公司的程度。

在一个熟人社会,一个店铺的名字是否拗口好记一点不重要,甚至它是否有招牌都不重要,因为它只要立在那里就行,对周边的居民来说,一条街道上有哪些店铺,他们闭着眼睛也能记得。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