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打车难:不妨给新技术多点成长空间
上述《办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否则不能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而对于这两个证件如何取得,办法则规定在现有办法设定的标准上,具体以各地对网约车取得两个证件设定的规定为准。 从2016年底起,在7部委出台的《办法》基础上,各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相继出台。细则中包含了两个证件的具体取得标准。自此,证件的取得与否,成为网约车是否合规的判定标准,也成为了执法部门处罚违规网约车的依据。 “大连有9家网约车平台,7000人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4000台网约车为合法准入,2018年5月份之前实际运营的网约车是25000台”,这是大连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处长秦海群在7月10日举行的全国出租汽车行业骨干企业发展改革专题研讨会上(以下简称出租车研讨会)向记者提供的大连市网约车运行的数据。 秦海群在出租车研讨会上介绍,今年5月以来大连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出租汽车市场非法营运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网约车日均营业额由清理之前的280万减少至当前的180万元,实际运营的网约车减少至8598台。现在每日要求滴滴平台报送违规网约车清理情况。不配合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网约车运营相关数据的,将多次不断罚款。” 在上海,2018年4月至5月,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开展了三次非法网约车专项整治行动。4月5日至20日,上海市共查处非法“网约车”1028辆,其中外牌车辆154辆,非沪籍人员784人。(上海市网约车要求为本地车牌,司机为本地户籍) 在南京,4月19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市****局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通告称,从4月21日零时起,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暂停受理出租汽车(含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新增运力许可事项。这也意味着南京相关部门将暂停办理新增网约车的许可事项,南京就此成为全国首个对网约车进行数量管控的城市。 监管难题 从一开始充满争议的出现、繁衍,到2016年《办法》出台网约车实现合法化。如今,历经两年狂飙突进的发展,网约车对传统巡游出租车的冲击、增加交通压力、对政府监管的挑战等问题开始不断显现。 程世东表示,当下打车难是出租车行业更加规范必经的一个过程。“如果有证、没证都一样,对合规的驾驶员来说不公平。通过执法把不合规的驾驶员排除在外,合规车辆的业务量就会大幅度的增加,然后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和车辆就有积极性去办理相关的手续,这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也能保障普通乘客的安全,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 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静在出租车研讨会上说,所谓的网约车平台自治——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司机是不现实的。“平台对职工的监管是一种商业管理行为,基础是劳动合同或者承包经营协议,只有在有劳动合同和承包经营协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去管职工。但现在的网约车绝大多数是没有承包经营协议或劳动合同。平台与司机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平台对于监管既没需求也没动力”。 除了平台自治,刘文静也表示政府直接监管每一个网约车司机同样不现实。她说道:“通俗一点讲,被监管对象随时都在游动,他们随时都有违法的可能性,如果政府管每一个司机,监管效率将非常低,监管成本也非常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