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黑客、暗网……网络安全的内幕比我们看科幻片还刺激!
历史上一些最优秀的程序员都是“黑客”。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高德纳,Linux操作系统创始人莱纳斯·托沃兹,“开源运动”创始人埃里克·雷蒙德,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 正是黑客把计算机工业推向了更高的高度。但是,20世纪80年代,事情发生了变化。 1983年,一帮米尔沃基市的青少年黑客入侵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计算机系统,这件事被广泛报道,这是历史上主流媒体第一次使用“黑客”这个词。 而在报道的时候,媒体把黑客简单定义为入侵系统、破坏安全设施的人。 从此,大多数人对于黑客有了的看法有了偏见。同时,那些入侵计算机的程序员也自称“黑客”,使得这个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杂志、电视剧、电影、小说都对黑客的这种“恐怖”形象的大肆渲染。黑客成了反社会的技术高手的代名词,仿佛只要他坐在键盘前,就有一种从事犯罪活动的魔力。可以操纵任何与网络连接的机器,从核弹到车库大门。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计算机病毒的泛滥,黑客再一次成为了人心作恶的背锅侠,他们敲诈,盗号,编写病毒肆虐网络,仿佛一个个流氓,在网络的世界横行,既神秘又恐怖。 就连以安全著称的区块链也难逃他们的魔抓。 2016年,以太坊上的The DAO项目就遭到了黑客的攻击。 作为当时最大的区块链众筹项目,The DAO备受关注,当然这当中也包括黑客。 6月15日,黑客利用The DAO智能合约中存在的重大漏洞编写了攻击程序,6月17日正式发动攻击,不断从The DAO项⽬的资产池中分离出资产并转到黑客自己的账户,在攻击发起的三个小时内,导致300多万以太币被转出,按照当时的价格,市值近6千万美元。 这次攻击也直接导致了以太坊的硬分叉,而后更引起人们对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热议,随后以太坊社会也分裂称两派,但这是后话了。 这样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在看似平静如水的网络世界,实则是暗流涌动,只是作为普通人,我们难以看见。 任谁都难以说清曾经追求自由与共享,崇尚去中心化的黑客在何时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威胁,或许是人心的不古,或许是世道的变坏,但是不管怎样,黑客的存在都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网络安全发展的进程。 他们是功臣,他们也是罪犯。 战胜他们的关键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时刻保持谨慎,与时俱进。 03、暗网篇 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是暗网里明码标价的商品。 在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也有专门的暗网专区,首次在国家级展会上向民众普及暗网的基本知识和危害,借此呼吁大家远离暗网,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 “暗网”的兴起甚至比互联网的流行还要早一些:上世纪70年代,一些黑客为了私密在线交流的需要,架构了独立于当时流行的互联网体系阿帕网之外的秘密网络体系。 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信息基本属于表层网,不能被主流搜索引擎检索的非表面网络的信息就是深网,在整个网络世界表层网仅占10%左右。 ![]() 而暗网是深网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这种特殊网络的服务器地址和数据传输通常都是“隐身”的,必须依靠专门的浏览器才能访问。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