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台有人卖航母有人卖波音飞机 为何这么奇葩
“只要找准用户的兴趣点,这些话题裂变传播的速度会相当惊人。”李思语告诉懂懂笔记,以“出售精灵球”这一话题为例,他们在商品详情介绍中画龙点睛的那一句“比卡丘被火箭队抓走了,卖精灵球筹集路费去冒险,”就戳中了不少网友的笑点。 包括“兜售”精灵球的卖家昵称,取名为“小智”,也是为了勾起了众多85后、90后网友的回忆。因此,发布“精灵球”的二手商品页面,被大量用户进行了评论和转发。 “大概在一天时间,交易平台上的买家原创留言就超过三百,浏览量高达上万。”而她本人转发在其他社交平台上的分享链接,也点击率颇高。在流量为王的网络世界里,任何真实用户的点赞、留言、互动都显得十分珍贵,甚至成为他们团队将来争取客户的资本。 李威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营销策划,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商机。 据他透露,公司成立一年来,策划了近二十轮类似的话题,几乎每一轮都能在一些二手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获得数十万综合浏览量。其中,“半瓶98年可乐”这一奇葩话题的火爆,更直接带来了两个营销大单。 作为一家商业策划机构,在兜售噱头、娱乐公众之余,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流量和影响力变现的呢?哪些企业,会对这种永远卖不出去的“半瓶可乐”、“半瓶老干妈”感兴趣? 热话题植入产品,如此流量变现? “这是我们团队的成功案例,在座的各位领导请看看数据。” 在一家智能门锁生产企业的会议室里,李威正在向市场部和负责人介绍他们团队成功营销案例,他很希望争取到这一类智能硬件企业的推广合作订单。最近他们拜访了不少广东和福建的相关企业,“有不少客户对我们展示的流量数据十分满意“。 这些数据,几乎全都是来自奇葩商品的炒作。他想向客户表达的是,团队既然能够创造出如此火爆的热门话题,同样也能够借助出色的策划能力,帮企业策划营销方案,宣传推广2C市场的产品。 “总之是个噱头,方案能不能打动这些客户我也没有把握。”话虽然谦虚,但凭借这些华丽的数据和成功案例,李威在过去半年里,的确谈下了不少营销合作。 而那些无厘头的二手商品,实际上正是他们团队为部分客户打造的营销策划载体之一。在部分热议商品的详情页面下,留言往往会被“无意”穿插客户品牌的产品内容,这便是“软宣”。 “如果推广的产品与话题商品类目相似,那么效果就更好了。”他告诉懂懂笔记,以前几个月策划的“售半瓶山西老陈醋”话题为例,当留言达到一定数量时,团队就会安排自家的账号,前往留言区植入“广告”,内容则是某本地品牌的酱油产品,然后再把这些自家留言刷上去。 而接下来的几天,用户的评论将逐渐被穿插的“软宣”所引导,从讨论山西陈醋,变为讨论这款酱油的褒贬。而评论中一些“热心网友”所发布的购买链接,就成了产品转化销售的入口。 “产品成交数据还行吧,关键是品牌的知名度得到了传播。”因此,类似的线上营销模式,颇受部分本地中小品牌的青睐。每个炒作话题,能够植入若干相关类目的品牌产品,如蚝油、鱼露和鸡精调味品等。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