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票房破31亿 电影局:科幻电影里程碑
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今天主要说两点:第一,这是用艺术的手段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旨。影片中最终的任务虽然说是由中国人提出并且来实施和完成,但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是全人类群策群力的结果,其实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片子的主旨。全球各地、各民族的人们,为了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这一个共同目标,而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战与抗争。影片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和而不同”的理念,有着非常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第二,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绵延五千年。我们抵御外敌用长城,我们贯通水系用运河,中国人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去跟大自然抗争。当毁灭来临时,美国人想的是建造诺亚方舟离开,而中国人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地球从开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呢?要2500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气魄和胆识,像美国200多年的国家可能不会这样想事情,而中华民族五千年,我们就会想到用2500年来实现地球从太阳系抵达恒星新家园,2500年的流浪,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底气,靠自己的双手付出汗水以及心血来表达这种不服输和永远相信希望的精神。 著名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 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作品 《流浪地球》是在中国电影业关键节点上出现的一个关键性的作品。在“影市寒冬论”甚嚣尘上的节点上,《流浪地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力量,让电影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动力十足。 《流浪地球》是我们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一个标志性的、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影片的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充满创新性的表达以及制作。用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完全摆脱了以往电影中“小儿小女,小情小调”的态势。《流浪地球》以科幻电影的类型进入了人类救亡图存这样一个大情景,在这样一个大危机、大情景下,表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主题。 影片传达出的人文精神恰是人类生存之力量、人类希望之所在。片中展现的人文关系、科技关系、精神力量又都是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可以说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主题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完美融合。同时,《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无论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度、电影思维想象力的丰富度与类型化表达的成熟度,都在国产电影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成为一个新标志。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 《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科技馆首部馆藏影片 中国科技馆在1月27日举办了一个电影展映,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把《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技馆第一部收藏影片。 中国科技馆是国家级科普设施,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的职能。我们此前收藏过《神州一号》返回舱、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等,都是中国科技历史上最重要的东西。此次收藏《流浪地球》也是科技馆同仁在1月27日经过了超前的考虑和研判后慎重提出的。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收藏决定非常正确。 中国科技馆主要以展览展品为核心,通过展览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我们当前已经安排科技专家于2月17日的“大讲堂”,对《流浪地球》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解释,带领观众更好地解读影片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幻的含义。 此外,我们也希望与诸多出品方联合举办影片特展,在中国科技馆将片中道具等进行展览。当前全国有200多个科技馆,每一个科技馆至少有一个电影院,大对影片有着很大需求,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与电影界加强合作,邀请更多科技类、科幻类影片将首发式放在中国科技馆,同时我们也希望将科技类、科幻类影片放映作为科技馆的一项日常活动。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电影学者陆红实 鲜明的当代性与中国性 《流浪地球》是一部现象级的影片,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当代性和中国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