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滴滴商业模式之问:面对市场变化滴滴换了"档位"

发布时间:2019-03-03 18:18:45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经济观察报(北京)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滴滴商业模式之问) 崔桂林 2019年的春节,网约车又是新闻。 去年底,滴滴宣布了又一次的组织调整。在各项调整中,最值得注意的其实是分别成立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车主服务公司,又将出租车业务独立出来,交由CTO直接负责。这次调整,既

与美国不同,中国没有专业电召车,也没有公益合乘传统。易到最早提供的是商务车预约租赁,摇摇招车最初也是租赁。在经营模式上,平台与租赁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形成多方协议,平台撮合交易,用户向平台支付费用,平台再与另外两方结算。这就是中国网约车的最早阶段。

当摇摇招车因使用私家车而遭受严查之际,以巡游车为服务对象的滴滴和快的分别在北京与杭州上线。前文说过,中国没有电召车,彼时有的是出租车电话预约服务。在2013年的听证会上,代表们专门讨论了发展电召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结论是适度提高电话预约服务费价格;网约车当时还是一项完全陌生的业务,只字未获提及。

网约平台的推出,,让出租车电召服务变得无关紧要。

尽管上线初期经历了种种艰难,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教育的普及,巡游车的网约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此后的故事如今已家喻户晓,技术自建、融资扩张、补贴大战,到2015年2月两强合并之后,网约打车已成为常识。

创业公司将新技术与大众化的巡游车出行场景相结合,在资本的支持下,用激进的方式促成了业态从小众到大众的飞跃。不止于此,在此过程中,腾讯、阿里的移动支付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强化。尽管烧钱催熟产业的方式存在争议,但移动支付的发展也证明了技术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巨大价值,腾讯、阿里以及中国非现金交易事业都是赢家。

成长和烦恼

滴滴与快的合并后的新公司更名为“出行”,开始在多个领域发力,成为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平台。此时滴滴经营的已不再是一条业务曲线。

巡游车网约服务贡献用户而不贡献营收,作为一个基础性“爆款”,在流量思维下具有战略价值。2014年春,滴滴用户已超过了1亿,司机人数接近全国出租司机总数的一半。滴滴的成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专(快)车即狭义的网约车,是典型的租赁业务。与易到相比,滴滴此时已在三个方面笑傲江湖。第一是人气,在推出网约车之前,平台用户已经过亿。第二是财源,滴滴背后的资本和资源支持可谓气势磅礴,挥斥方遒的底气来自于此。第三是时机,若以微信纪元,易到诞生在公元前,而此时微信用户已过5亿、4G用户已近6亿,平台有了接入海量车辆、服务上亿用户的能力和经验。换句话说,滴滴在产品、资源和资本三个市场上都已是巨人。

顺风车是符合共享经济特征的合乘业务,也是最接近早期Uber的商业模式。在滴滴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嘀嗒等平台投入运营;相比之下,此时加入的滴滴,其综合优势可谓“摧枯拉朽”。

至此,以巡游车业务的积累为基础,在网约车、顺风车两类业务上,滴滴的加入使得全行业的业务曲线在供需两端都实现了火箭般的攀升。

此外,滴滴还陆续涉足了巴士、代驾、单车等业务,围绕上下游开展了汽车服务和金融业务延伸,进行了海外投资和市场拓展。总的说来,滴滴围绕主业做了大范围、深层次的产业布局,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

不过,风光的背后,隐忧也如影随形。

一方面,面对Uber来袭,滴滴在赢得又一轮补贴大战、完成合并后,市场份额已近九成,以至于引起了“涉嫌垄断”的讨论。在这样一个门槛不高、进退自由、供需两端用户忠诚度不足的行业,树大招风,登峰造极意味着眼前只剩下山的路。

另一方面,因巡游车实现爆发,却又因冲击了巡游车行业秩序而引发了冲突和指责,可谓“成也出租,败也出租”。更严重的是,违规车辆的大规模运营,风险持续累积,责任事故则成必然。楼高百尺而根基不牢,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亦并不为过。

家规与成年

平台模式被视为互联网经济中最重要的商业模式。然而,如果俯视产品、产业和资本三个市场的互动,就可以发现,网约车的平台逻辑在扩张的路上有壑难填。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