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窃听风云"大调查:APP为啥要获取麦克风权限?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绝不可能,也绝不允许有监听用户信息的情况出现。在京东的隐私政策条例中,有明确的规范指出将遵循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基于“合理、相关、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不会收集法律法规禁止收集的信息。而在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用户信息的时候,京东会明确告知用户相关信息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包括如果将用户信息用于新的目的或范围将重新获取用户同意,提供如何关闭位置、通知等授权的具体操作步骤等。 京东表示,如果用户对个人隐私的安全有担心,可以在京东App的账户设置中找到隐私设置,关闭需要访问用户相应数据的功能,且每一个功能都有相应的用途说明,以最透明的方式让用户掌控自己的隐私安全。 今日头条也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用户使用今日头条(包括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录制小视频记录生活时,需要使用到手机麦克风,但除非用户明确点击授权,否则,无论在何种手机机型上,今日头条旗下产品都无法取得用户的麦克风权限,无法收到用户的任何语音信号。用户可在手机设置“隐私-麦克风”中查看。 此前,在百度遭江苏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提诉、指控其旗下App涉嫌“监听电话、定位”后回应:百度App不会、也没有能力“监听电话”,而百度App敏感权限均需授权,且用户可自由关闭。 饿了么方面此前回应,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美团点评方面则回应称,有关“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此外,美团外卖仅会在用户表达了明确需求信息、进行主动查询后,才会进行相关推荐输出。 截至发稿,阿里巴巴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国外App允许用户智能推荐隐私设置,国内普遍关不掉 如果真的不是窃听,那么为什么如此巧合,出现了关联度如此之高的商品或内容? 有用户提到,昨天微信聊天说买钢琴,发了一个某款电子琴的淘宝链接,第二天朋友圈广告就精准推送了这款产品的广告。难道自己的聊天过程被监测了? 对此,腾讯微信团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