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 2 年,Android 还是没找到比 iOS 更好用的手势操作
但随着智能手机硬件越来越一体化,手势操作可以说是未来交互设计的必然选择。而统一操作逻辑,降低学习成本,这些都是需要 Google 和原生 Android 来定义的事,它牵扯到用户对于肌肉记忆的培养,也关系到第三方应用设计等问题。 单就「上滑」这一操作来说,如今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都对应了至少 2 个功能结果,那么必然要对滑动过程中的停顿时间、距离长短以及按压力度做出明显的区分。 这些数值的确立,也决定了用户能否对一套手势交互有着清晰的理解。 在这个领域,中国手机厂商们的跟进速度和适配效率要更为「迅速」,还衍生出好几种玩法。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将传统的三大虚拟按键全部改为上滑手势。此时底部区域会划分为左中右三块,分别对应原来三个按键的功能。因为实现成本较低,很多国产厂商都采用了这个设计。 还有一种是混合型,即在保留左右区域上滑返回操作的同时,将中间上滑的操作改为和 iOS 一样的「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顿呼出多任务」的操作逻辑。 而「照搬」iOS 手势操作的也很常见了。比如 MIUI,很早就套用了类似 iOS 的「侧滑返回上一级」操作,这算不算变相降低了 iPhone 换机用户的学习成本? 但由此也能看到,比起对「抄袭」和「借鉴」的口诛笔伐,回归到自己在用的手机上,大部分用户对于简单、易懂的好设计是不会抗拒的。 至于是粗制滥造的生搬硬套,还是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因人而异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