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周年 小米“过冬”:雷军抛掉“速胜幻想”
对于这位AI产品经理来说,小米的AI技术“说白了不先进,就特别基础的功能”。在他看来,厂商们的AI技术水平,无论是语音识别还是与人的互动,差异并不大。但小米做到了将技术“融入到它该有的场景里,能提高你的效率,提高你的便利性”。即使是基础的技术,只要用对了场景,也会显得“非常高大上”。 李天戆告诉新京报记者,在这种场景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的模式中,小米的护城河其实比外人想象的要深。“真正难以超越的,是它配套的周边生态。”在他看来,小米生态链标准化程度高,协同性好,联动起来产生的价值也更大。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天猫精灵与小爱同学在两方面明显不同:首先,应用生态链方面,天猫精灵是与品牌合作共生,而小爱同学是应用在小米的自有生态里;其次,在内容端也不同,前者与合作方共同研究用户,并推出其需求产品,而后者则是更多把运营交给合作方。 当消费者选择了一个品牌的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再购买几件智能硬件进行联动,后续更换整套设备的成本是很高的。正因如此,李天戆觉得,小米事实上是被低估了。 在招股书中,小米曾经透露,2018年第一季度,其IoT平台连接了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贡献收入77亿元。从联网数量上看,小米占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为1.9%,超过了亚马逊的1.2%和苹果的1%。 一年后的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5%。截至2019年3月,小米AI产品的代表“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超过4550万,同比增长247.2%。小米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达到1.71亿部,同比增长70%。小米也不无骄傲地将其称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智能互联平台”。 在6月18日的中国区闭门会上,雷军形容小米的AIoT业务是“一骑绝尘”,他的乐观并非没有理由。如果能够持续布局智能硬件,抢占AIoT入口,编织起一张高体验、高黏性的智能物联网,这种先发优势的价值,或许会让资本市场重新评估小米的前景。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